经济建设
西畴县“七化”助推县域经济实现新跨越
西畴县结合实际,采取本土化、具体化、项目化、责任化、数字化、成果化、共享化“七化”措施,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实现新跨越。
学习精神本土化。以全州上下重读、重解、重用西畴精神为契机,在全县范围内掀起工作思路大梳理活动,进一步优化充实今年及今后一段时期发展思路。
本土发展具体化。转型发展农业,在巩固提升烤烟、甘蔗、核桃、土著鱼等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山地乌骨鸡、肉牛养殖、阳荷、土鸡蛋、中草药等高原农特产业。跨越发展工业,加快推进兴街出口贸易加工区“一区三园”总体布局,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县城和兴街商贸物流园区、兴街电商产业园,加快推进“互联网+”运用发展。新兴发展旅游业,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支撑,推进香坪山、日出汤谷、岔河溶洞群、三光石漠梯田等旅游资源的整体打造,着力培育观光游、度假游、乡村游、养生游等旅游新业态。
具体工作项目化。积极做好项目储备,抓实项目建设目标倒逼管理,抓住省州大力实施“五网”建设的机遇,瞄准国家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主动谋项目争项目,齐心推项目建项目,农田水利、道路交通、能源通信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
项目发展责任化。细化52个项目工作,建立重点项目领导分工责任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落实、乡镇配合、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责任目标数字化。把脱贫攻坚、项目建设等工作,以具体数字分解到部门、到乡镇、到责任人,并建立年终考核机制,形成在真抓中实现“加快”,在实干中实现“率先”工作氛围。
数字目标成果化。“十条脱贫路径、五种合作脱贫模式”得到全面落实,农民实现“三大转变”,构建了“大帮扶、大协作,大动员、大参与”的扶贫工作机制,挂点包村帮户实现全覆盖。全年共投入扶贫资金4亿元,实施整乡推进项目2个、易地扶贫搬迁369户1489人;投入产业发展资金1665万元,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883户2447人;入股合作社、企业、信用社合作发展4620户;实施贫困学生就学补助1386人156.74万元;兑现贫困户生态补偿资金944万元,519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聘为生态护林员,实现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实施社会保障兜底3040人。1个贫困乡镇2个贫困村2297户8180人实现脱贫退出。
发展成果共享化。把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作为各项工作的落脚点,提出在做大“蛋糕”的同时,还要切好“蛋糕”,认真落实“一线工作法”,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下大气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王德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