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要闻
日出汤果古村 梦圆太阳故乡
—— 中国•西畴(2015)女子太阳节和中国古越人太阳崇拜
暨日出汤谷学术研讨会侧记(一)
陈明凯 冯彪 祝秀国
太阳故乡风和日丽,回归家园山欢水笑。3月20日( 农历二月初一 ),风光旖旎、民俗独特的西畴县汤果村一下子变得沸腾起来——中国•西畴(2015)女子太阳节因为专家学者和媒体记者们的到来显得热闹非凡。上百名身着盛装的壮族群众载歌载舞喜迎八方来客,让人们过了一个特别开心的节日。一身身充满民族气息的服饰、一张张溢满幸福的笑脸、一个个异彩纷呈的歌舞,让专家学者和媒体记者们沉醉在了浓郁淳朴的民风民俗中。
展千年古老民俗
西畴县西洒镇汤果村依山傍水,是一个美丽的壮族村寨。汤果村壮语“唐稳菓”,意为“找回太阳的地方”。在这里,人们曾为没有太阳而苦恼,为射太阳而想尽办法,为找太阳而历尽艰辛,为请太阳而苦苦央求,为祭太阳而奉献虔诚,为送太阳而依依不舍.......这就是汤果壮族村一直流传着找太阳、请太阳、送太阳的神话故事。
女子太阳节代表着福佑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牛马满厩,保佑人们身体康健、邻里和睦、无难无灾……这天,村里年满16周岁的少女,也在亲朋好友的见证和祝福中举行成人礼,获得对歌交友,谈婚论嫁的资格。
女子太阳节是汤果村壮族妇女崇尚的神圣节日,村里的妇女们都会停下手中的活计,虔诚参与祭祀,男人早起干活,准备可口饭菜,服务载歌载舞归来的女人。这是母系氏族社会的文化遗存,历经数千年,是汤果村真正意义上的女人节。
坝达河畔柳成行,壮族村里笑声朗。一大早,村里妇女们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村前的河里沐浴净身。她们成群结对,唱着民歌民谣来到净身潭,在沿岸浓密柳树叶荫下解带宽衣,纷纷跳进河里,尽情地清洗,嬉戏的欢笑声和悠扬的民歌声回荡在山间河畔。
沐浴净身后的女人们换上盛装,结伴来到村旁的祭祀龙树前,在布禀(壮语:男侍者)的陪侍下,唱着《祭太阳古歌》,用红公鸡引路,把太阳送上山顶,给太阳上香、杀鸡,摆黄糯饭、糯米粑、金线鲃(金线鱼)和壮家米酒进行祭献,表达她们请到太阳后的欢悦与敬意。蕴藏着丰富民族文化内涵的汤果村“女子太阳山祭祀”习俗,代代相传、沿袭至今。神秘的女人净身仪式,神圣的祭祀太阳活动,演绎出一个古老传奇的神话故事。
女子太阳节是汤果壮族村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是壮族先民敬畏、崇拜太阳的民俗传统文化现象和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西畴县,所有壮族村寨都有祭龙的习俗,而汤果村却多了祭拜太阳的习俗。近年来,西畴县把“女子太阳山祭祀”作为独特民俗文化来打造,多方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考察论证,经逐级申报的西畴“女子太阳山祭祀”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为塑造“太阳故乡”文化名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月19日 至21日,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中央民族大学壮侗学研究所、云南中华文明研究会主办,云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文山学院协办,文山州民间文艺家协会、西畴县文联、西畴县壮学会承办的“中国•西畴(2015)女子太阳节”和“中国古越人太阳崇拜暨日出汤谷学术研讨会”在西畴举行,国家、省、州部分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学者和媒体记者应邀参加了系列活动。
一路春风一路歌
女子太阳节活动期间,前来参加“中国•西畴(2015)女子太阳节”暨日出汤谷学术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和媒体记者,路经参与了莲花塘乡刺竹林村苗族同胞踩花山和观看斗鸟斗牛比赛;到香坪山珍稀木兰园参加植树活动,种下了70株华盖木;参观了兴街牛羊太平桥、老街教泽碑、蚌谷狮子山崖画、西洒镇刘家塘村的胜天洞,考察了鸡街乡曼龙彝族花倮村。
榕树脚下舞春天,载歌载舞乐开怀。有一首歌,飞出西畴县壮乡黛青色的山峦,唱遍大江南北走出国门,漂洋过海,在异国他乡传唱,备受各方的好评和褒奖,这就是西畴壮族童谣《水母鸡》。
水母鸡,飞啊飞,
左挑右选,赌你为我找一户好人家。
水母鸡,你飞到什么方向?
就是丰衣足食的好地方。
……
请你去帮我找,
找到好人家,我就嫁给他!
……
3 月 20日,在祭祀活动结束后的民族歌舞展演上,身着民族盛装的壮家孩子们用童真的嗓音为现场观众献上了这首壮族童谣。
壮族是西畴的世居民族,壮族童谣是西畴民间文化遗产的代表作。在西畴的壮族村寨里,被壮家孩子亲切地称作为“水母鸡”的是一种约小指甲大小、身体呈椭圆形的黑色小甲壳虫,它们生活在稻田里和水塘中,善浮水、会爬行、能飞翔,孩子们总喜欢捉来捧在手里嬉戏玩耍,并边玩耍边吟唱一首流传久远的童谣《水母鸡》,以此来抒发他们天真幼稚的情感,寄托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这首民间童谣,去年参加中国首届(宣威杨柳)山歌展演大赛为西畴捧回金奖。
“ 《水母鸡》这首壮族童谣悠扬动听,不仅小朋友爱唱,连大人也爱听。” 中央民族大学壮侗学研究所所长、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锦芳说。
据了解,西畴有着很多像《水母鸡》这样著名的壮族童谣,多以反映劳动者生产生活的美好向往为主要内容,题材多样,特色鲜明,在西畴壮族村寨世代相传。当天,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还为西畴县授牌“中国壮族童谣之乡”。
寸尺之间,纳进壮乡人多少优美的传统与文化;一席之地,溶入壮乡人许多传奇的故事和色彩。一幅壮锦,积淀幸福,蕴含希望。织壮锦的少女千针万线,将爱情织进五彩壮锦。身着壮锦的少女步履轻盈地走向台前,让观众目不暇接,现代气息从古老民族的传统中扑面而来,揉进了西畴传统刺绣的古朴、典雅和隽美。
去年8月,西畴县兴街镇在创意云南2014文化产业博览会“针尖上的云南刺绣大赛暨云南十大刺绣名村镇”评选活动中,入选“云南十大刺绣名村镇”。去年12月底,西畴县又与云南千之刺绣文化有限公司签订招商引资协议,拟分期投资1.18亿元建设刺绣文化产业园区,迎来了西畴县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春天。
句句感言表真情
21 日,西畴县举行“中国古越人太阳崇拜暨日出汤谷学术研讨会”。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副会长、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会副理事长黄凤显主持了研讨会,6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会上,专家学者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为西畴发展民族文化和文化旅游业坦诚建言、把脉支招。
“ 西畴太阳崇拜的元素较多,保存了原生态的风俗,还有狮子山崖画、摩教太阳图像、董马铜鼓太阳、壮锦太阳图案等很多文化遗存,都是西畴太阳崇拜的特点,所以西畴女子太阳节有它的历史依据。”中央民族大学原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梁庭望抢先发言。
“西畴发现有古越人生活的遗迹,是古越人的发祥地之一。中国南方太阳崇拜历史悠久。在河谷太阳躲藏的地方汤果村举办女子太阳节,可以说是超民族的文明之举。”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马雄福说。
中央民族大学壮侗学研究所所长、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锦方说:“汤果村女子太阳节的核心内容就是对太阳进行祭祀,祭祀活动有很多的环节,但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唱《祭太阳古歌》,所以说古歌是壮族女子祭祀太阳活动的核心内容。这个活动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有传说、有古歌、有仪式,这样的太阳崇拜活动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来讲都是不多见的。”
云南中华文明研究会副会长、云南大学考古研究中心客座教授、国际易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懿陆说:“汤谷应该在西畴,这是有历史考证依据和文字依据的。”
“ 我感觉西畴对地域特色民族文化的保护做得很好,通过打造民俗文化来传承传统文化,让优秀的民族文化传播出去,让我们的民族更加自信。” 广西师范学院教授、广西民族 民间文化研究所所长黄桂秋对西畴将后如何发展民俗文化寄予期望。
人寿田丰天地灵
西畴是“人寿田丰、天佑生灵”的宜居福地,是北回归线“黄金十字带”的核心区和高原喀斯特绿洲。这里溶洞成群、峰峦叠嶂、阡陌纵横。雄奇俊秀的大山、蜿蜒盘旋的公路、层叠起伏的梯田、绿树掩映的村落构成了一幅秀美的山水田园风光画;这里因生物多样性突出而成为木兰科植物的现代分布中心,有被誉为植物“活化石”、“植物大熊猫”的亿年华盖木、桫椤、香木兰、香木莲等40多种珍稀名贵树木。国家级小桥沟自然保护区和全国面积最大、东南亚种群数第二的香坪山珍稀木兰园名扬四海;西畴金线鲃、金线莲等稀有动植物也在这里繁衍生息。
西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这里是距今5万年前旧石器晚期智人“西畴人”人牙化石的出土地,有距今6000年前新石器时期的蚌谷狮子山崖画、明代的老街牛羊都司遗址、清代的老街牛羊太平桥等历史遗迹;这里是滇桂黔革命老区,有毛泽东主席批示为《一个混乱的合作社整顿好了》的炭西村,有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南疆烈士陵园;这里民风淳朴、民俗独特,有被誉为“东方迪斯科”的彝族花倮葫芦笙舞,有被称为中国唯一活态传承母系社会原始部落祭祀太阳习俗的“女子太阳山祭祀”民俗、壮族“渔鼓说唱”等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唱响海内外的壮族童谣《水母鸡》;这里是“中国阳荷之乡”和传统抛花刺绣的源地,有连接东南亚通道的中•越(西畴)国际贸易加工区。
这片热土孕育铸造了生生不息的“西畴精神”。上世纪90年代初,当石漠化严重被外国专家认为基本失去人类生存条件时,这里的人民却以“敢让石漠变绿洲,敢治石窝成桑田,敢劈天檐变坦途,敢叫穷乡换新颜”的豪情壮志奋战20多个春秋,铸造了闻名全国的“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和“六子登科”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让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变成了适宜人居的“喀斯特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