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美丽西畴>西畴精神>详细内容

“文山之干”解放思想大讨论|以“西畴精神”引领现代化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

发布时间:2022-02-18 来源:西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作者: 【字体:

在全州上下深入开展“文山之干”解放思想大讨论之际,西畴“文山之干”解放思想大讨论专题研讨班上,学员们为“文山之干”建言献策谈感想,掀起大讨论的热潮,“回归西畴”将集中展示学员们开展“文山之干”解放思想大讨论的成果。

以“西畴精神”引领现代化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  

中共西畴县委副书记  杨 韬

2022年1月26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农村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1月15日,陈明书记在全州学习弘扬“西畴精神”现场推进会上强调:“要全域建设现代化乡村振兴示范村,在共同富裕上做示范、做典范、做标杆。”借此机会,紧紧围绕“怎么干”,谈谈我的几点思考。

一、将项目资源沉到试点一线,解决示范标杆和支撑保障的问题

县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全力实施乡村振兴示范行动,建设兴街镇、莲花塘乡、西洒镇3个乡村振兴重点乡(镇),每年建设1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要把目标变为现实,就要汇聚资源、集中发力、试点示范,把项目资源沉到试点一线。工作中,要全力整合组织部、政法委、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乡村振兴局、沪滇办、交通运输局、文旅局、民宗局、林草局、民政局、农科局等相关部门的优势项目资源,把所有的项目资源都集中沉到乡村振兴示范点一线,紧盯试点、用好资源、合力攻坚,全力打造可观、可看、可学习、可借鉴的乡村振兴示范点。做一个点总结一批经验,形成一套制度,变成全县各部门的业务示范点,成为“西畴精神”新的支撑。同时,要形成一套西畴所需、州直部门所能的沟通协调解决的“上下联通、一并推进”机制,构建集全州之力的格局,共同打造“文山红色会客厅”。

二、将人才附着到组织上,解决谁来干的问题

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具体地说,就是按毛主席批示当中提醒的:“不管我们了,不愿到我们寨子来”,应建立一套将党的领导一贯到底的领导、组织和执行体系,形成县有作战楼、村有前线指挥部推动的工作格局,来带领大家一件事一件事的钉下去,盯住盯紧。要在乡村振兴试点一线成立前线指挥部(即临时党组织),由州、县、乡、村的得力干将、年轻干部、第一书记、乡贤能人等组成“前指”,负责统筹协调、集中资源、落实推进,特别是人才、项目、资金等核心要素资源,由“前指”临时党组织研判决策、统一调配、集中使用,全力组织搞好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

三、将群众凝聚到产业上,解决组织群众参与的问题

乡村振兴的第一要务是产业振兴,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产业振兴要注重带动农民,要将农民群众凝聚到产业发展上,实现群众持续增收。具体地说,就是要将村集体经济组织对接成立实体经济组织,绑定市场主体和群众,适度适当倾斜行政和教育资源,依托好“村级党组织+农民合作社+农民群众+基地”的产业发展合作模式,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农业龙头企业,过程中要将群众绑到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即科学合理处置处理好农民群众在土地流转、务工参与、入股参与、技术参与、文化传承参与、订单收购、村集体经济分红等各方面各环节的利益问题,实现农民群众与村集体经济和农业龙头企业较为稳固的利益联结,促进农民群众多环节收益。让农民群众在产业发展的全过程中锻炼成为职业农民,甚至变成产业工人,真正让农民群众的思想和生产生活方式进入现代化。

四、将科技应用到示范建设当中,解决工作手段现代化的问题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产业数字化、智慧化,就是发展智慧农业和旅游;治理数字化、精准化,就是精准发现问题、分派问题清单、分析解决问题;群众参与数字化、便捷化,就是在家就能完成吃喝拉撒、医学、娱购缴等所有社会服务。要学好用好科技,用科技支撑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大胆探索创新治理手段,建立“互联网+”“数字+”乡村治理模式,突出科技支撑作用,提升乡村治理“驱动力”。积极探索5G技术应用,推进县城和重点区域实现5G网络连续覆盖,推进乡村4G网络持续优化并逐步实现5G网络,以高质量网络保障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推动农村数字化治理,探索建立“互联网+网格管理”服务管理模式,推动党务、村务、财务网上公开,提升乡村治理智能化、精细化、专业化水平,强化乡村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完善信息收集、处置、反馈工作机制和联动机制,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树立“大治理”思维,以手机APP、政务一体机等形式与农村群众共享应用,打造“西畴共治”管理品牌和“乡村治理”服务品牌。

五、将规划刻在西畴大地上,解决避免反复折腾的问题

乡村振兴,规划先行。规划指导工作影响着乡村振兴的节奏,做好乡村规划是乡村振兴的第一步。一是域的规划。结合国土空间规划,规定好生产生活生态的红线,划出业态落地的功能布局。二是结合功能定位。规定好主题风貌、主体建设风格,划出到家到院的具体建设指导意见。三是结合业态发展。规定好保护什么,可以有什么业态,可以做什么,划出吃、住、行、游、购、娱、学的相对聚集区域。四是结合特点特色。规定好乡愁区、教育区、配套区、体验区,划出入户传承区、入室讲习区、入地体验区、入区乘车点,预留一定空间作为下步现代化发展的体验区。

六、将发展成果绑定到群众收入中,解决项目产业可持续的问题

要允许“村集体经济为主,村民主动接入融入为辅”的发展方式存在。具体地说,村集体经济可以发展整体片区的乡村旅游增加村集体收入,同时要出台支持个人发展的相关政策,如在外立面和庭院改造、民宿建设、民俗开发传承、农家乐建设、网红打卡点等方面的以奖代补政策,鼓励特色民宿、民俗、民节、民餐、农耕体验、民居红色访谈体验等,为群众创造更多发展条件、空间和机遇,激励群众不等不靠、自食其力、自力更生增收。

终审:西畴超管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