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美丽西畴>西畴精神>详细内容

全省典型!西畴石漠化治理经验再上《云南日报》

发布时间:2023-04-13 来源:西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作者: 【字体:

4月12日

《云南日报》8版专题报道

“两山”理念的云南实践

文山州西畴县石漠化综合治理

作为云南省自然资源领域第一批

5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之一

再次受到关注

来看详细报道

101cb3097b9e4465b6d9dafff848b245.jpg

西畴县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

重整石山造福田 多措并举兴产业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是全省乃至全国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生存环境恶劣,生态环境非常脆弱。西畴县石漠化改善始于20世纪90年代,从最早靠人工挖石造田到现在的大型治理工程与生态修复工程并重,生态产业与生态文化兼修,西畴县与石漠化抗争的过程体现了云南省生态治理手段的进步和人们生态观的变化。2021年,西畴县被命名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西畴人民以30余年的艰苦奋斗换来了绿水青山,其生态产品多层面、多渠道、多种模式的价值实现,必将给西畴人民带来持续的丰厚回馈。西畴县的探索也将为云南石漠化地区的发展提供宝贵经验。

不畏艰难向石漠化宣战

从昆明一路向南,地平线被高低错落的石林、石笋打破。随着车辆进入文山州腹地,红土地上灰色的石头越来越多,有的地方石山成片,农田被切得支离破碎,树木甚至杂草都没有生根的地方,阵阵荒凉袭来,这就是石漠化,被称作“地球癌症”的生态环境退化现象。

西畴县是全省乃至全国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99.9%的国土面积是山区,喀斯特地貌占全县国土面积的75.4%,是全国14个连片扶贫开发区之一的滇桂黔石漠化连片贫困区,是石漠化程度最严重的核心区域,曾被国外地质专家判定为基本失去人类生存条件的地方。

由于大规模土地垦殖和不合理矿业开发,西畴县植被破坏严重,土壤缺乏植被保护,进而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各种不合理的土地资源开发活动频繁等人为因素更导致土地石漠化的加剧。到20世纪80年代,西畴县石漠化面积达1078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71.6%,人均耕地只有0.78亩。由于石漠化面积大、程度深、类型多样、分布广泛,治理难度大,加之干旱、山洪、水土流失、霜冻等频发自然灾害,老百姓过着在石头缝中刨生活,住房难、吃水难、用电难、出行难、就医难、上学难、增收难的极度贫困生活。

dcc1bcddc94544fdb7a24796ace2ef6c.jpg

“三光”片区治理前后对比

面对恶劣自然环境和特殊历史条件,西畴人民不等不靠,勇敢地向石漠宣战,向贫困宣战。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发挥以苦干实干为核心的“西畴精神”,一届接着一届干、一代接着一代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提出“三十年绿化西畴大地”的目标,推进“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实施封山育林、人工造林、棚圈建设、青贮窖、坡改梯、排灌沟渠、小水窖、田间生产便道、输水管道等工程。治理过程中,西畴群众创造出“六子登科”石漠化治理、“五法治水”破解饮水难题、“三宜三生三美”建设美丽乡村等“西畴模式”“西畴经验”“西畴方案”。西畴县创造了石漠化治理与脱贫摘帽有机结合的奇迹,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2018年率先在文山州实现脱贫摘帽。

近年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西畴县践行“两山”理念,统筹生态价值、景观价值、经济价值,以打造石漠公园、生态乐园、美丽花园为目标,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实现石漠荒山到绿水青山的美丽蝶变,“西畴精神”在新时代焕发了新生机。

综合整治还土地生命力

“西畴县石漠化治理过程中,综合治理工程起到重要作用。”西畴县发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1年以来,西畴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连续11年得到国家及省州的大力支持,获中央及省补助资金8745.6万元,相继对磨合、三光、长箐等10个小流域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治理岩溶面积433.44平方公里,治理石漠化面积242.1平方公里,实施封山育林267571亩,人工造林49426亩,坡改梯4807.7亩,排灌沟35.898公里,田间生产道路17.75公里、小水窖190件、输水管3.95公里、建大牲畜棚圈8560平方米,青贮窖2040立方米。

4bb51529047e41e3b50649b7b4c8b697.jpg

38ddc9373c1a4ed0854fbf8147efe55b.jpg

西洒镇开展土地整治项目前后对比

71岁的“三光”片区多依坪村老书记夏应书亲历了家乡从石山到青山到“金山”的全过程。他说,最早进行石漠化改造时是国家出炸药,老百姓出劳动力,非常艰苦。实行工程治理后,推进力度加快。他家零碎的土地整理后共有44亩,通过整理的土地被文山浩弘农业开发公司以每年每亩800元的价格进行流转,用于猕猴桃种植。除土地流转收入外,他家还通过外出打工增加收入。

石漠化综合治理还土地以生命力。西畴县自然资源局的数据显示,石漠化治理中的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整治项目共改造土地42.64万亩,新增耕地1.64万亩,有效遏制了石漠化蔓延,提高了土地垦殖率,增强了土壤的保水、保土、保肥的能力,促进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带动了项目区经济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通过改良种植土壤条件,将项目区利用率较低、质量较差的石漠化土地变为可耕性良好的肥沃土地,使项目区耕地平均质量等别从10等提高到9等,生产力和产出率提高明显,玉米亩产量从450公斤提高到550公斤左右,烤烟亩产量从120公斤提高到180公斤左右,小麦亩产量从200公斤提高到300公斤左右,油菜亩产量从100公斤提高到140公斤左右。

此外,全县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森林覆盖率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25%提高到现在的54.83%,香坪山、瓦厂入选“国家森林乡村”,9个乡(镇)完成省级生态乡(镇)创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集中式饮用水源和备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县域主要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等生态环境指标持续良好。2021年,西畴县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022年,被省政府命名为“云南省美丽县城”。

创新发展挖掘青山价值

在石漠化综合治理取得有效成果的基础上,西畴县积极发展绿色经济。

打造林农复合模式。“林+禽”模式,发展以乌骨鸡为重点的生态畜禽养殖,建成集乌骨鸡种源、育种、生产基地为一体的示范园。“林+药”模式,以石山区为核心,发展以重楼、苦参为重点的中药材产业,建成一批高品质中药材药园。“林+果”模式,依托退耕还林等政策,打造以猕猴桃、柑橘、杨梅、火龙果等为重点的特色水果产业基地。

依托北回归线“黄金十字带”自然禀赋,西畴县申报并实施“云药之乡”建设,实现农林牧渔业产业增加值15.44亿元。发展生态产业58.38万亩,经济林木成为农民的“绿色银行”,实现林草总产值6.3亿元。大力实施以“西畴乌骨鸡”为代表的绿色食品牌创建行动,优质水稻、猕猴桃、甘蔗、阳荷、八角、古树茶等绿色产业有效助推产城融合发展,全县获“三品一标”认证企业及专业合作社6家,认证产品18个;三光、香坪山、汤谷、东升、金钟山5个A级旅游景区成功创建(三光为国家级AAAA级旅游景区),为县域生态旅游蓬勃发展注入强劲动力。2022年,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4875元、13625元,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6.41亿元。

终审:西畴超管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