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政府信息公开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规划信息>详细内容

关于征集《西畴县“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意见的公告

发布时间:2022-12-22 来源:西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作者: 【字体:

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西畴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科学发展,根据《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西畴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 的通知》(西政发〔2021〕9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西畴县人社局牵头起草了《西畴县“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现面向社会征集意见或建议。如有意见或建议请来电(来信)西畴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电话:0876-7622329;传真:7622329;地址:西畴县西洒镇骆家塘村委会上新民村。

西畴县“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西畴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2年11月

目  录

第一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二节  基本原则

第三节  发展目标

第二章  “十四五”期间重点任务

第一节  促进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第二节  健全可持续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第三节  加快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第四节  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第五节  加强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

第六节  完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机制

第七节  构建更加和谐稳定劳动关系

第八节  推动人社防贫减贫助力乡村振兴

第九节  全面提升人社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第三章  重点项目计划

第四章  保障措施

西畴县“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

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西畴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科学发展,根据《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西畴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西政发〔2021〕9号)要求,编制《西畴县“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本规划的规划期为 2021-2025年,主要阐明“十四五”时期西畴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计划,是“十四五”时期西畴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综合性、基础性、指导性文件。

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十四五”时期是迈进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西畴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的决策部署,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条件的深刻变化,积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形势,全面落实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理念,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发展。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基本理念,按照“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思路,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紧紧围绕文山“三个示范区”的发展定位和西畴“一城、二通道、三区(示范)、五基地”的理念,聚焦“四大”重点优势产业发展,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和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抓实人社巩固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推动西畴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人才支撑和民生保障。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民生为本。强化民生保障,把维护和保障群众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置于工作中心地位。使全体城乡居民平等就业,体面劳动,劳有所得,老有所养,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发展。

——坚持服务大局。坚持党的领导,自觉服从、服务于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委县人民政府中心工作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紧紧围绕西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全面落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承担的各项任务。

——坚持创新发展。以问题为导向,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设置合理预期。立足发展实际,科学确定发展目标和任务,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人社工作的各个环节,激发社会创造活力。

——坚持法治建设。全面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治建设,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发展。加强风险研判,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坚决防控就业创业、社会保险、收入分配、劳动关系等方面的风险,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坚持能力提升。加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管理服务能力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信息化进程,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深入持续推进作风建设,提高公共服务的普及化水平,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普惠可及的服务。

第三节  发展目标

紧紧围绕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目标,结合未来五年西畴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坚持稳中求进,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坚持共建共享,健全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创新驱动,积极促进人才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坚持长抓长治,着力构建更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坚持优化结构,持续改善收入分配格局;坚持精准衔接,巩固深化脱贫攻坚成果服务乡村振兴;坚持标准引领,全面提升人社公共服务水平。

——实现更充分和更高质量的就业。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稳定和扩大就业规模,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保持就业局势稳定。加大创业扶持力度,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就业环境更加公平,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失业风险得到有效控制,覆盖城乡劳动者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十四五”期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00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000人;农村劳动力参加职业培训达到9000人次以上,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5亿元以上,帮助600个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持续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完善社会保险筹资机制,建立社会保险待遇正常调整机制,稳步提高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实现基金的安全可持续运行。到“十四五”期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7900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50000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9%以上,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500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6800人。

——打造高质量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队伍。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州战略,围绕创新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大力培育本土创新人才,积极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逐步形成规模宏大、结构优化、效能显著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实现人才发展政策体系更加完善,人才发展环境更加优化,人才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到“十四五”期末,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700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1200人。

——建立健全开放竞争有力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立健全专业化、信息化、产业化、国际化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完善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推进人力资源市场诚信体系和标准化建设,维护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实现公共服务充分保障,市场经营性服务逐步壮大,高端服务业快速发展,促进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功能更加完善、机制更加健全、运行更加有序、服务更加规范。到“十四五”期末,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数量达8个,人力资源服务业从业人数达80人以上。

——提高人事管理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构建符合事业单位特点、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人事管理制度,充分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提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政治素养、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努力打造一支敢担当、作风正、工作实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队伍; 深化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事业单位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工资结构更加优化,绩效核定、分配更加科学规范。

——构建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劳动关系工作体制进一步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和矛盾调处机制更加健全,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能力进一步提升,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到“十四五”期末,实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95%以上,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成功率65%以上,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96%以上,拖欠农民工工资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98%以上。

——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基本建成,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全面建立,标准体系基本健全,服务流程更加规范,基层服务条件更加完善,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覆盖城乡、互联互通、业务协同的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全面建成,服务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广大群众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可及性显著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

章  “十四五”期间主要工作任务

第一节  促进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把扩大就业规模、优化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先目标,建立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联动机制。坚持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全面完善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开放的就业政策,着力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有效应对失业风险,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一、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一是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责任。完善就业工作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坚持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健全政府部门就业创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就业和创业带动就业目标责任制考评体系,把稳定和扩大就业列入考核政府绩效重要指标内容,进一步落实政府促进就业的法律责任。二是加强就业政策与财税、金融、产业等政策的衔接。财政公共投资向就业容量大的产业项目倾斜,加大创业就业税收优惠、金融扶持政策力度,形成有利于促进就业的综合性经济政策体系;加强就业政策与教育、社会保障等政策的有机衔接,准确把握就业政策方向,完善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等公共就业服务的基础政策,促进就业政策的公平与公正;围绕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研究制定促进边疆少数民族、生态绿色产业发展的就业扶持政策。三是发挥政府公共投资、重大项目、产业园区稳定就业带动作用。推动建立适应产业转型升级、优势特色产业相适应的就业增长点,充分挖掘就业潜能,扩充中小微企业、民营经济、现代服务业就业容量,鼓励和扶持中小微企业积极带动就业,支持劳动者通过临时性、非全日制、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形式实现就业。

二、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

一是推动经济发展,拉动就业增长。结合西畴县产业转型升级、优势特色产业和通道经济发展,着力培养新的就业增长点,扩大城镇就业规模。发挥政府公共投资、重大项目、产业园区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扩充中小微企业、民营经济、现代服务业就业容量,鼓励和扶持中小微企业积极带动就业。二是大力支持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发展。促进多种形式就业,支持企业吸纳重点群体就业。顺应现代社会服务需求,积极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其职业化、规范化、规模化和网络化发展。着力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到产业发展,支持劳动者通过临时性、非全日制、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形式实现就业。

三、推动创业带动就业

一是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健全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新机制,建设政策优惠、环境友好、生态宜居的创业创新环境。二是加大创业扶持和补贴力度。完善和落实好扶持创业各项优惠政策,加大创业贷款扶持、社保费减免等力度,激发社会创新创业活力。逐步扩大创业扶持对象范围,使更多的创业群体获得创业扶持。三是加强创业载体建设。推广新型孵化模式,建设一批创业带动就业孵化基地,为创业者提供项目开发、创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服务。进一步加强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公共创业服务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创业服务,提升创新创业服务水平。四是深入实施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创业引领计划。树立一批创业典型,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优化完善扶持农民工,特别是返乡农民工创业政策措施,形成转移就业与返乡创业良性互动的工作格局。支持发展创业组织,推动成立创业协会、创业联盟,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和扶持创业。

四、统筹做好各类重点群体就业

一是持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首位。结合州委对县委的“三大定位”(“西畴精神”实践创新高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提供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岗位。健全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到基层就业的激励政策,完善基层服务保障机制,引导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建立完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信息数据库和衔接共享机制,提供职业咨询、岗位推荐、就业见习、职业培训、创业指导等服务,实施就业创业帮扶和个性化指导。二是完善就业援助机制。实施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计划,通过大力开发城镇公益性岗位、乡村公益岗位,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就近就地实现就业。实施失业人员再就业帮扶行动计划,加强失业人员职业指导和技能培训,采取适应性、订单式培训,解决好“参训不积极”与“培训不精准”两大难题,提升失业人员再就业竞争力,大力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校企合作、互联网+职业培训等培训模式,按需定向、定岗、定员开展培训,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用性。三是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行动计划。完善转移劳动力就业服务、职业培训和劳动维权“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异地转移就业协调和就业跟踪服务机制,完善村(社区)就业协会制度,大力推广“就业协会+人力资源公司”模式,提高转移就业组织化、规范化水平,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和稳定转移就业,稳定推动转移劳动力市民化发展。四是依靠扶贫车间吸纳更多就业。积极实施“就地就近就业行动”,支持返乡创业促就业,依托县内扶贫车间开发更多就业岗位,落实就业帮扶车间各项政策,强化管理,增强自身发展能力,稳定和扩大就业容量。对因各种原因不能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引导他们围绕乡村振兴主导产业发展种养殖业,助力产业振兴,实现就业增收。同时,抓好重点人群就业工作,落实好就业帮扶措施,规范用好乡村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政策,兜牢困难人员就业底线。

五、健全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一是健全完善就业创业服务制度。加快推动村级“就业协会”建设,明确县、乡镇、村(社区)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机构的职能定位,推进公共就业产业服务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优化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信息系统,加强企业用工需求信息平台建设,提供更加高效、便捷、优质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充实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力量,加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员队伍培训;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就业创业服务,创新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提供方式。二是完善失业动态监测机制。充分利用“智慧人社”数据资源,做好就业失业动态分析监测,科学研判劳动力供求发展趋势。完善失业保险援企稳岗、稳定就业长效机制。建立失业动态监测与就业失业登记、社会保险登记、劳动用工备案之间的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提供更加真实的失业信息数据,建立应对预案和工作机制。三是发挥职能作用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发展。建设集求职登记、信息发布、就业培训、人才交流、职业介绍等服务为一体的信息化、标准化人力资源市场。健全人力资源市场监管体系,规范就业中介服务。完善招工用人制度,尊重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市场主体地位,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培育和发展多层次、多元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六、加强职业能力提升培训

一是加强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强化覆盖城乡劳动者、适应劳动者和市场需求的职业培训,完善市场配置资源、劳动者自主选择、依法监管的职业培训工作机制,解决好“参训不积极”与“培训不精准”两大难题。二是加大职业培训力度与补贴投入。开展劳动者素质提升行动计划,对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贫困家庭子女、农民工、失业人员、转岗职工、退役军人、残疾人等人员,免费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三是充分发挥企业在职业培训、技能培养中的主体作用。实施企业职工职业技能轮训,提升在岗职工职业技能水平,增强就业稳定性。大力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校企合作、互联网+职业培训等培训模式,按需定向、定岗、定员开展培训,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用性。

第二节 健全可持续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式,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机制改革,逐步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和水平。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一、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

一是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积极发展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促进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补充保险相衔接,推动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养老保险待遇合理调整机制,依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物价上涨等因素,按照标准和政策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逐步缩小不同制度间的待遇水平差距。二是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逐步提高待遇水平。适时调整缴费档次,提高最低缴费档次标准,调整完善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政策,形成正向激励机制。畅通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通道,推进养老保险关系跨地区和跨制度无障碍转移接续。三是完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坚持“先保后征”原则,将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全部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引导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四是完善失业保险政策制度。规范失业保险基金收支管理,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预防失业、促进就业的功能;完善失业保险金标准正常调整机制,适度提高失业保险待遇水平,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事业单位全面参加失业保险。五是完善工伤保险制度。健全集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制度体系建设,探索适应灵活就业人员与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工伤保险保障方式;探索工伤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合作模式,形成多层次的保障体系;探索建立工伤病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落实建筑业按项目参加工伤保险的长效机制。

二、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

一是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围绕“政策看得懂、待遇算得清”加强政策宣传,督促用人单位依法为职工参保缴费,与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联动,推动“新增就业”转为“新增参保”,结合维护新业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政策的宣传落实,加快推进从业人员参保,扎实做好未参保被征地农民工作,努力提高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和参保率。重点做好中小微企业、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业态就业人员等群体参保工作;持续巩固建设领域按项目参加工伤保险成果,确保新开工项目参保率达90%以上,查缺补漏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参保工作,稳步推进尘肺病重点行业工伤保险参保全覆盖。二是规范各项社会保险缴费政策。健全参保缴费激励约束机制,促进和引导各类单位和符合条件人员长期持续参保、持续缴费,引导和鼓励各类中断缴费人员续保缴费,鼓励断保人员、缴费满十五年停缴人员继续参保缴费。三是实施社保服务康乃馨行动。组建社保服务先锋队,以“社保服务到家门,权益落实到个人”的理念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增效行动,分级分类建立扩面增效实名库,开展“适老化”关爱行动,围绕“八类群体”,选准时机开展“六个一批”专项行动,聚焦社保领域重大改革任务和决策部署,主动向参保单位和参保人提供“预约式”、“点单式”服务,提高服务效能。把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增效成效纳入年度对乡(镇)社保中心的考核机制,推动全县扩面增效目标任务落实到位。

三、确保基金安全可持续运行

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风险防控体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措施,加强社会保险经办业务风险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完善社会保险基金运行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健全社会保险风险识别和评估管理制度,完善常态化的风险排查、内控监督、警示教育、案例通报机制,严格执行基金监督管理四项规定,加大检查核查力度,提升非现场监督质效,及时发现解决问题。

四、提升社会保险经办服务能力

依托省级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县、乡镇、村(社区)集参保登记、待遇发放、资格确认、基金安全监管为一体的社会保险业务经办服务网络,推进“同城通办、异地协办、一窗全能”的业务模式,基本实现社会保险经办无纸化、参保档案电子化、清单打印自助化,推进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标准化建设。

第三节  加快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加快推进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努力造就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创新精神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一、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一是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模式。探索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完善产学研用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大力培养支撑西畴县产业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保障和落实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用人单位自主权,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二是健全人才考核评价机制。突出品德、能力和业绩评价,改进人才评价考核方式,建立培育人才评价市场化、社会化机制,积极引导、鼓励社会和市场专业中介力量参与评价。以品德、能力水平和业绩贡献为导向,进一步破除“四唯”倾向,深化重点领域职称制度改革。三是健全人才激励惩戒机制。调整完善人才项目评选、平台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条件,对现代化产业领域人才予以倾斜支持。推进落实事业单位岗位聘用“能上能下”制度、高层次人才绩效工资总量单列、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等政策,加强技能人才薪酬分配问题研究,全面实施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强化激励作用。

二、加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培养

一是加强本土高层次人才培养。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大新型城镇化建设、旅游业开发、特色农业、新能源新材料等人才培养力度,培养造就一支与西畴县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规模适度、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落实“十百千”人才培养工程,继续落实“七乡首席技师”等七乡品牌人才培养工程,鼓励各类人才干事创业。二是实施青年英才培养计划。建立青年英才举荐和扶持机制,着力培养高层次青年人才,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青年拔尖人才培养体系,善于发现、重点支持、放手使用青年优秀人才,构建青年人才快速成长通道。三是加强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制定符合基层专业人才特点和成长规律的政策措施,拓展职业发展空间。健全人才向基层、艰苦地区和岗位流动的激励政策。四是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深入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探索适合西畴县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继续教育制度,推进职称评审与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制度相衔接,切实推进西畴县的继续教育工作。

三、健全人才引进机制

一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制定并实施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继续加大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力度。健全完善人才引进办法措施,营造良好的引才环境,以西畴籍人才回引为重点,加大各类人才引进力度。二是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依托院士专家工作站、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等平台,大力实施引才项目;建立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机制,鼓励企事业单位、中介组织、用人主体和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引才。三是完善人才配套服务。关心关爱引进人才,在人才公共服务机构设立高层次人才引进“一站式”服务窗口。加快专业技术人才管理服务信息化建设,实现专业技术人才管理服务事项电子化、网络化和无纸化,提供规范便捷的专业技术管理服务。

第四节  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全面落实省级《关于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的指导意见》《关于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的通知》《加强技工院校与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全县人才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高度对接和深度融合。

一、强化高技能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

一是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构建覆盖所有城乡劳动者、贯穿劳动者职业生涯全过程、适应就业创业和人才成长需要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二是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企业和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双主体作用”,建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积极组织我县各行业广泛参加技能竞赛、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等活动,鼓励优秀技能人才参加州级、省级及以上职业技能大赛,进一步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发现和选拔优秀技能人才的作用。

二、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

一是推行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坚持客观、公正、科学、规范原则,充分发挥企业在技能人才培养、评价方面的主体作用,由用人单位和社会培训评价组织按规定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二是完善高技能人才激励办法。完善现行各种奖励政策,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制度;支持在职劳动者参加职业技术继续教育,落实在公务员招录、企事业单位招聘等方面技工院校毕业取得高级工、预备技师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报名时其学历比照大专、本科;取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其学历比照中专(高中)毕业生执行。

三、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壮大技能人才队伍

积极组织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围绕产业发展方向,以提高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着力培养产业发展急需和紧缺的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对参加急需紧缺行业(领域)技能人才培训人员给予培训补贴。探索建立企业首席技师制度,试行年薪制、股权制、期权制等激励办法。

第五节  加强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政策完备、制度统一、规范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快速、高质量发展,促进人才顺畅有序流动。

一、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体制机制建设

一是持续推进制度机制建设。全面贯彻实施《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进一步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实现人才流动中的主渠道作用,促进人力资源顺畅有序流动。二是明确服务管理职能职责。落实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培育和发展人力资源市场的责任,持续深化政府人才公共服务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动公共服务与经营性服务分离。三是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打破城乡、地区、行业分割,消除身份、性别歧视,统一市场运行规则,加强市场培育、活动规范和监督管理。四是健全财政支持机制。将公共人力资源服务经费纳入政府预算,不断加大投入,加快西畴县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进程。五是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完善诚信建设制度,依法规范人力资源市场活动。加大劳动保障执法力度,依法依规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市场主体活动规范落实到位。建立和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健全投诉举报事项协调处理机制。

二、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

一是畅通人才流通渠道。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业围绕重点行业、重点人群、重大战略,创新服务模式,广泛开展联合招聘、灵活就业、就业创业指导、培训、劳务协作等服务,激发人力资源市场促进人力资源高效配置的活力。二是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智能化、信息化发展。鼓励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运用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技术,建立健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统计、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收集、发布、监测等制度,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发展。三是实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行动计划。积极培育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有序承接政府转移的人才培养、评价、流动、激励等职能;鼓励发展高端人才猎头等专业化服务机构,为人才流动配置提供精准化、专业化服务;鼓励行业组织和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搭建展示、交流、合作平台,为更好促进人才流动和优化配置提供服务。四是加强对人力资源服务业的监管。落实年度报告公示制度,促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切实依法公开生产经营活动有关信息,加强社会监督和协同共治。支持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依法进行行业自律规范,促进平等竞争。

第六节  完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机制

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更加开放灵活的用人机制,改革完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促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公平公正、充满活力的人事管理制度。

一、建立开放灵活的新型用人机制

一是完善聘用合同制度。加强聘用合同管理,发挥聘用合同在人员聘用、待遇、考核、奖惩方面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实现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支持各行业事业单位改革工作。二是规范公开招聘程序。完善公开招聘制度,规范聘用程序,创新不同行业、专业和岗位特点的公开招聘方式方法。三是释放事业单位人才活力。落实中职学校事业单位用人自主权,支持事业单位通过特设岗位、直聘等方式引进急需高层次人才; 鼓励农业科技人员按规定入乡兼职兼薪和离岗创办企业的政策。

二、深化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

一是健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与《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配套的政策措施,抓好各项人事管理政策的贯彻落实,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规范化、科学化。二是完善岗位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岗位结构动态调整机制。指导落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工作,积极探索符合各行业和需求的考核机制,健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机制。三是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完善激励约束和监督制度,按照国家部署安排,落实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推行工作;落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回避、处分等规定,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队伍。

三、完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

一是落实基本工资和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正常调整机制。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严格执行实施方案,把各项政策落实到位,确保工作平稳顺利进行。二是健全完善高层次人才工资分配激励政策。完善对高层次人才集中、知识技术密保、国家战略发展重点扶持,承担重大工作任务的单位绩效工资核定倾斜办法。鼓励事业单位对高层次人才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三是完善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管理办法。探索建立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水平决定和动态调整机制,合理确定绩效工资水平。

第七节  构建更加和谐稳定劳动关系

坚持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落实劳动合同制度,推进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完善工资支付办法,规范企业工资行为,探索建立欠薪保障金制度,规范劳务派遣用工管理,提高劳动监察执法效能,完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制度,构建新型和谐劳动关系。

一、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

一是全面落实劳动合同制度。加强对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用工的指导和服务力度,完善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巩固劳动合同签订率,提高劳动合同履行质量。二是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工会、企业代表在制定劳动合同标准、调节收入分配、集体协商等方面的作用。三是规范劳动用工制度。引导用人单位不断改善劳动条件,规范用工制度,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四是深化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合理调节企业收入分配差距,稳慎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健全企业工资调整机制,完善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和工资总额管理政策。五是建立劳动关系形势动态监测和分析研判机制。加强劳动关系形势分析,建立劳动关系风险监测点,完善监测指标和监测方式,加强劳动关系风险防范和矛盾化解。六是探索新业态劳动用工服务新模式。探索建立劳动合同电子化管理制度,全面推行电子劳动合同,指导共享用工规范健康发展。探索新业态劳动权益维护机制,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提升劳动关系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深入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

二、提升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效能

一是提升监察执法质量和效率。畅通投诉举报和维权渠道,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日常巡查和专项检查力度。坚持预防宣传与督查整治相结合,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实施重点监管,推进劳动保障监察信息化。二是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队伍建设。实现监察机构标准化,执法规范化、人员专业化。三是建立风险预警信息采集机制、预警分析机制。完善欠薪群体性事件和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和工作手段,提高应对紧急重大风险的能力。四是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推进劳动保障守法诚信制度建设,完善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社会公布制度。强化联合打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行为联席会议机制,加强多部门联动执法,对企业的违法行为依法查处,高效稳妥化解矛盾,形成有效震慑。

三、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效能

一是完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制度。以乡镇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为重点,健全多层次、多渠道、广覆盖的调解网络,加快基层调解组织建设和仲裁机构的实体化建设步伐;加强仲裁员职业保障,推进仲裁职业化发展进程。二是创新仲裁办案方式。简化优化仲裁办案程序,逐步提高终局裁决比例,提高仲裁效能和办案质量;加大培训力度,提升调解仲裁队伍专业化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互联网+调解仲裁”新模式。三是完善劳动人事权利争议多元化解机制。健全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专业性行业性调解、仲裁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完善仲裁机构与法院联席会议制度和裁审衔接机制,健全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法律援助工作机制与重大集体劳动争议的协同应急处理机制。

四、做好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

一是加强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与就业指导工作。针对农民工权益保障开展送政策入企业、入工地,入项目宣传活动,实现权益宣传全覆盖。以培养技能实用型和技术熟练型农民工为重点,进一步健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提高农民工的稳定增收能力;在农民工集中就业地建立服务站,切实加强外出农民工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二是推进农民工劳务品牌基地建设。引导、扶持、培育一批具有特色和较高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的农民工务工品牌。三是规范农民工工资支付行为。规范“六制一金一表”制度落实,贯彻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推进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法制化建设,依法维护农民工劳动保障权益,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第八节  推动人社防贫减贫助力乡村振兴

做好人社防贫减贫统筹工作,坚持外出转移就业和就近就地就业共同发力,促进人才扶贫和技能扶贫提质增效,推动社保扶贫政策动态全覆盖,落实特殊倾斜政策,开启减贫事业与乡村振兴战略同步推进协同联动的新时代。

一、全面实施就业创业促进行动

一是促进农村劳动力安全有序转移就业。加强与主要输出地间的劳务精准对接,积极开展劳务输出。依托“沪滇劳务协作”机制,做好农村劳动力“点对点、一站式”返岗就业服务,实施“动员、培训、转移、服务、维权”等全链条就业帮扶。二是支持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组织暂时无法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从事种养殖业、现代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和旅游产业、文化体验、健康养生、特色手工业、餐饮业、家政服务业等行业。开发一批乡村公益岗位兜底安置无法外出就业、无产业扶持的脱贫劳动力和边缘易致贫户劳动力。

二、社会保险助力防贫减贫

一是推动实现脱贫人口养老保险全覆盖。落实国家代缴政策,完善与低保等其他社会保障的衔接。关注掌握扶贫平台脱贫人口数据变化,做到新增一个、纳入一个,到龄一个、发放一个,确保全面实现脱贫人口应保尽保,同时推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随经济发展逐步提高。二是发挥失业保险作用助力防贫减贫。不断加大参保扩面工作力度,织密失业保险扶贫政策保障网,发挥失业保险“保生活、促就业、防失业”的作用。三是推动工伤保险防贫减贫政策落地生效。紧紧围绕“防止因伤致贫返贫”这条主线,严格工伤保险参保缴费、社保经办、待遇发放环节,积极发挥工伤保险在乡村振兴中预防和减少贫困的作用。

三、推进防贫减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补齐农村民生短板,拓宽转移就业渠道,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机制、加大金融支农力度等。二是做好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项目。多渠道开发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岗位,引导毕业生投身防贫开发及农业现代化建设。落实基层服务项目的工作生活补贴标准和社会保险等相关政策,为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服务提供有力保障。三是建立健全“扶志扶智”长效机制。围绕增强农村脱贫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就业能力、发展动力,彻底摆脱精神贫困、物质贫困,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目标,坚持“富脑袋”和“富口袋”并重,全面激发低收入人口内生动力,全县贫困群众“造血”功能全面增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更为丰富,乡风民约更加完善,低收入群体精气神有效提升,形成有劳才有得、多劳多得的正向激励。

四、增强技能防贫减贫功能

由公共服务机构针对贫困劳动力组织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基础上,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贫困群众分类逐户开展农村实用技术教育培训,让更多脱贫劳动力掌握实用技术和致富技能,所需资金实行全额支付,并给予适度补贴。

第九节  全面提升人社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加快实现人社数字化、信息化转型,为群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

一、推进公共服务信息化

一是加快推进人社信息化建设工程。推进工伤联网结算、社保关系转移接续、公共就业信息服务、就业信息监测等重点建设,打造“互联网+人社”升级版,有机整合就业、社保、劳动监察、工伤认定、人事人才等多个网络服务体系,建立一体化公共服务信息平台,逐步实现线上线下服务渠道的有机衔接,形成跨领域、跨部门、跨层级的联动服务能力,真正实现多模块数据共享和网上公开、网上咨询、网上查询、网上办事“一网通办”目标。二是完善人社大数据平台建设。依托政府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与部门间的协同共享,逐步拓展基于互联网等社会化途径的信息资源获取途径。

二、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是健全覆盖城乡劳动者的劳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制度,创新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供给模式,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功能。二是建立更加高效便捷的管理服务体系。整合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资源,合理配备经办管理服务人员;健全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加强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服务平台建设,构建一体化的人才公共服务网络。三是梳理统一的公共服务事项。规范公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项目清单,优化公共服务流程,简化办事环节和手续,提升公共服务可及性。

三、推进公共服务标准化

一是持续推进“清、减、压”。抓好事项清单和办事指南的落实落地、动态调整,加大对同类或相近事项整合力度,简化优化服务流程,持续推进“减证便民”,落实取消证明事项,推动人社领域政策“理得清看得懂”。二是开展人社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标准化试点工作。按照“对标国家”、“五级十二同”标准,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国家标准的贯彻落实,逐步实现服务范围、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质量统一,各项服务所需的设施设备、人员配备、经费保障等实现标准配置,加快推进名称统一、标识统一、机构统一、柜台统一、服装统一的窗口服务品牌建设。三是健全动态调整机制。制定人社系统权力清单、公共服务清单和办事指南动态管理办法,逐步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管理规范、流程科学、便捷高效的服务体系,促进人社服务水平和能力大幅提升。

四、加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继续推进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补短板项目建设,加强乡镇社保中心建设,加强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全面提升人社保障硬件水平和综合服务保障能力。

五、加强人社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扩充人社队伍。通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三支一扶等项目,吸纳高校毕业生充实到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队伍,有效解决基层服务人员不足难题。二是加强人社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以思想政治建设为统领,切实加强西畴县人社系统干部队伍建设,统筹抓好系统干部教育培训、评比表彰和窗口单位作风建设。持续深入开展“人社服务标兵”主题教育,分级分类开展系统干部教育培训,打造政治坚定、服务为民、严明务实、业务精湛的高素质系统队伍。三是健全监督考评机制。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加强作风建设,建立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强化系统廉政风险防控,从严监督管理干部。

章  重点项目计划

按照“有限资源保重点、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全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强化对改善民生福祉的支撑保障作用。

一、稳就业保就业项目计划

以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目标,实施村级就业创业服务站、大学生创业园及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重点项目计划。

(一)村级就业创业服务站项目

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行动计划的通知》(云政发〔2020〕1号)要求,针对防贫减贫和基层就业创业服务工作实际需要,实施村级就业创业服务站建设,主要围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及就业、社保政策开展宣传、咨询,负责人力资源统计调查、就业信息收集发布、开展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收集发布培训需求和培训信息、组织劳动者参加培训和劳务输出。在西畴县72个村(社区),规划每个村(社区)建设一个创业就业服务站。每个工作站建筑面积150平方米,配置培训桌椅、网络、多媒体等设备设施。项目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运转,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帮扶、协助办理各项创业贷款、办理社会保险参保登记、资格认证、技能培训等工作。

(二)大学生创业园及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项目

围绕大学生创业园及孵化基地的总体布局,继续推进创业创新平台建设,补齐创业平台短板。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完善和落实鼓励创业各项扶持政策,提高创业孵化的硬件支撑,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比例,激励更多劳动者走上创业之路,更好地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开展。西畴县大学生创业园及创业孵化基地,建筑面积不低于1000平方米,具备吸引5个以上创业团队或项目入驻的能力,安排50人以上就业。农业创业基地农业用地不少于20亩。

(三)西畴县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根据《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做好公共实训基地项目储备和申报工作的通知》(云发改办就业〔2021〕886号)文件精神,按照计划统筹推进西畴县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公共实训体系。建成面向全县各类劳动者的包含技能训练、技能竞赛、大型人才招聘会等服务的公益性、示范性、综合性的县级公共实训基地。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高校毕业生、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退役士兵等城乡各类劳动者提供不同技能等级的就业技能训练和创业培训。为企业新录用职工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为在职职工提供技能提升和高技能人才培训。

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项目计划

以全面提升社会保障经办服务水平为目标,建设西畴县社会保险服务大厅、西畴县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社会保险待遇发放认证智能化服务平台)、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等重大项目计划。整合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参保登记、缴费工资申报、信息变更和查询等公共业务,大力推行综合柜员制,建立综合服务窗口和“线下一门办”办事大厅,推行“进一门、一窗办”,着力打造名称统一、标识统一、柜台统一、着装统一的窗口服务品牌。

章  保障措施

“十四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改革发展任务艰巨,要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完善保障措施,突出重点、统揽全局,努力实现本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规划实施组织领导,坚持“一把手”亲自抓、亲自推、亲自督。统一认识,凝聚合力。积极争取上级党委、政府和发改、财政等部门的支持。加强年度计划编制实施,明确责任分工,细化组织实施。加大宣传工作力度,营造有利于规划实施的良好氛围

二、加大财政对公共服务的投入

一是优先安排就业创业资金投入。加强基本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硬软件建设。加大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财政补贴力度,确保促进就业创业、就业援助扶持等政策落到实处。

二是优先保证人才工作资金投入。加大高层次人才、创新型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激励等财政投入。引导人力资源服务业规范快速发展。

三是强化对社会保障的支持。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的财政补贴,多渠道充实社会保险基金,保障养老、工伤、失业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所需的财政补助。积极支持社保经办机构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加大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窗口服务标准化建设等投入。完善向社会购买社保经办服务的财政预算、项目实施、监督管理机制,切实解决基层社保经办业务人员、稽核队伍不足问题。

、加强系统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着力优化机构设置。优化基层社保经办机构设置,整合基层社保经办机构人员力量,切实提升基层社保经办服务能力。

二是着力优化人员配置。开展干部培训,着力提升人员队伍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加强经办人员业务培训,积极提升基层经办服务水平。完善激励机制,优化绩效考核机制,发挥激励作用,有效激发系统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建立窗口经办容错免责机制,及时为受到不实投诉举报的工作人员澄清正名,消除顾虑。

三是着力规范窗口服务。加快窗口服务建设,实现服务事项标准化、服务场所便民化、服务行为规范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队伍专业化。积极参与人社系统常态化业务技能练兵比武,学政策、钻业务、练技能、强服务。

四是着力加强作风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完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作风建设与业务工作部署、推进、检查“三同步”。加强监督检查和执纪问责。畅通监督渠道,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强化规划实施

一是加强规划组织实施。加强对规划实施的宏观指导、统筹协调和宣传引导,把规划重点指标完成情况纳入政府考核体系,作为考核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依据。制定规划目标任务分解落实方案和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加强年度计划编制实施,明确责任分工,细化组织实施。加大宣传工作力度,营造有利于规划实施的良好氛围。

二是严格规划监督实施。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的监测、评估、考评机制,强化重点指标和重点任务定期检查和动态监测,确保规划有序推进实施。

三是推进重大项目实施。根据人社公共服务领域的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因地制宜实施一批基础性和示范性项目,推进实施重大政策与重大项目有机结合。加强项目实施的组织领导,明确项目实施主体,规范项目审批、资金筹措、项目实施、竣工验收等程序,推进项目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