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畴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再次发布预防食用野生菌中毒预警通告
随着雨季来临,野生菌大量上市,因误采、误食有毒野生菌造成的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为切实保障全县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效遏制食用野生菌中毒事件发生。西畴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再次发布预防食用野生菌中毒预警通告。
一、广大群众不要随意采摘、出售、购买食用自己不熟悉的野生菌,尤其是颜色鲜艳、霉变或幼小难辨识的野生菌。
二、烹调加工野生菌时,不要凉拌食用,也不要烧烤食用,不要多个品种混合加工,加工时要炒熟煮透后再食用,食用野生菌时不要饮酒。
三、学校食堂(含托幼机构)、单位食堂、建筑工地食堂、旅游景区供餐单位、养老机构食堂、医院食堂、婚丧嫁娶、农村宴席和会议集体用餐等群体性聚餐,严禁加工食用野生菌类(包括野生菌干制品),防止引发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四、餐饮经营单位要严格把好食用野生菌采购关,严禁购买不熟悉的野生菌,建立和掌握野生菌中毒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严格执行先用沸水煮漂等安全的烹调加工方法,并留样备查,确保消费者食用安全。
五、食用野生菌后,如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幻视幻听等疑似食物中毒反映时,应立即前往医疗机构就诊。
六、认真落实食品安全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和社会共治的要求。县、乡镇、村民小组“三级”要层层落实目标责任清单,要实行区域负责,任务分片,责任到人,确保责任落实不留死角。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手机、微信、宣传栏、宣传画和宣传册等渠道广泛宣传正确鉴别和食用野生菌的知识和方法。
七、各级卫生健康部门要做好监测预警、流行病学调查、医疗救治等工作。各级医疗机构要开通“绿色通道”,首诊医疗机构要第一时间救治,对误食剧毒类鹅膏〔包括致命鹅膏(俗称白罗伞)〕、黄盖鹅膏(俗称黄蘑菇)、亚稀褶红菇(俗称火炭菌)等剧毒野生菌中毒患者及危重病人,要及时直接转至有救治能力的三级综合医院,争取救治黄金时间。
八、市场监管部门要落实监管责任,强化市场开办者和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组织开展拉网式检查,强化对各类餐饮服务单位、农(集)贸市场、野生菌专业市场的监督检查,严防来历不明、辨识不清的有毒野生菌上市销售。
九、医疗机构收治野生菌中毒病人或疑似病人,应按照规定及时报告当地卫生健康部门(疾控中心)。卫生健康部门(疾控中心)认为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应及时通报市场监管部门(政府食品安全办),按照规定程序及时上报。
十、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应急防范,及时处置各类食品安全事故。对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控制,要加强信息互通、协同联动和应急处置,确保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温馨提示
一、加工食用野生菌注意“4不吃”
1.太幼小、霉变的菌子不要吃。菌子太小难识别,霉变的菌子有其他毒素也可引起中毒。
2.最好不要吃杂菌。杂菌不易识别,如果同时误食几种毒菌,对身体的危害程度会更大,医疗救治也更困难。
3.一定要煮熟炒透。有些菌种的毒素经高温加热后可被破坏,但有些剧毒菌种毒素高温依然不能破坏,所以不要误食最重要。
4.吃菌子最好不饮酒。酒精可以促进毒素的吸收,也可能与毒素发生化学反映产生新的毒素,从而加重中毒症状,因而吃菌时最好别饮酒。
二、吃菌子中毒怎么办?
有毒野生菌之所以会引起中毒,是因为含有有毒物质(毒素),如:破坏人体肝脏的毒肽;引起贫血的溶血素;导致幻觉(如幻视、幻听、狂歌乱舞等)的裸盖菇素;误食有毒野生菌,这些毒素就会通过人体的消化系统进入血液系统,进而损害人体的肝脏、肾脏等器官。凡是在吃过菌子10分钟后至72小时内,有头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或其他不适者,可采取以下措施:
1.催吐:用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用筷子、手指、汤勺等硬质东西刺激其咽部,帮助呕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减轻中毒程度,防止病情加重。催吐后,最好让患者饮用少量盐糖水,补充丢失的体液,防止脱水导致的休克。对已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中灌水,防止窒息。
2.立即就医: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及时前往医院治疗,并告诉接诊医生自己进食野生菌的种类、时间、地点和同餐者。如果所就诊医院不具备救治野生菌的医疗条件,医院应尽快将病人转到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救治。
3.提供食物样本或生物样本给专业机构检测后供医疗人员救治参考。样本包括:中毒发生时食用的野生菌样品(未经加工过的野生菌和煮后食用的野生菌);若实在无法提供野生菌样品,也尽量提供呕吐物或胃内容物,中毒者的血液、尿液等。
西畴县食品安全委员会
2023年6月30日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