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之星丨赵凯红:返乡创业撑起群众“致富伞”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近年来,西畴县加强本土人才的培养,注重引回、培育本土人才,充分发挥本土人才引领作用,越来越多的乡贤能人愿意留在家乡,成为“新农人”,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竭的人才动力。
叶归根,凤还巢。2019年以前,兴街镇革机小寨村的赵凯红一直在外地从事建筑工作,但在外漂泊久了,他始终挂念家乡的这片青山绿水,想念这里的一寸一土,还有家中的妻儿老小,经过多番考虑后,他毅然选择返回家乡和家人团聚,开启了返乡创业的道路。“现在村里的年轻人不多,我选择回到家乡发展,有故土的眷恋和对亲人的牵挂。”赵凯红说道。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兴街镇革机小寨村水系发达,日照充足,赵凯红利用村里得天独厚的条件,决定种植观赏荷花和食用莲藕,这样一来既美观又有收益,真正实现“绿美建设”与“经济效益”两不误。但万事开头难,荷塘的管护成本高,加之土地流转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赵凯红在返乡创业道路上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资金。
西畴县忆农旅游合作社负责人 赵凯红:我一直在考虑返乡创业,回来就做规划,但万事开头难,资金问题困扰了我很久,所幸相关部门了解了我的情况后,主动上门服务,为我提供了20万元的创业贷款,我的事业有了个好的开头。
有了起步资金,赵凯红陆续向村民流转100余亩水淹田,用来种植观赏荷花和食用莲藕,按每亩每年600元的价格支付租金给村民。经过三四年的摸索,赵凯红还创办了合作社,经营农家乐,修建机耕路、停车场,种植花带,养殖荷塘生态鱼……逐步形成了“荷塘经济+”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一人富了不算富,赵凯红热爱家乡的热土,也努力寻求回报家乡的良机,提供就业岗位,就是他迈出的第一步。每年农忙时节,流转了土地的80多户村民都会到荷塘里施肥、除草、打药,其中还有10多户脱贫户长期在基地务工,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不但增加了当地群众的收入,也助力了当地的乡村振兴。
如今,兴街镇革机小寨村的水淹田变成了“荷叶田田无穷碧”的美景地、增收地,每年都吸引了很多游客前往游玩,革机小寨村越来越美,群众的腰包也越来越鼓。“农家乐还在改造升级,荷塘刚完成新一轮播种,预计下个月中旬全面营业开放,届时欢迎广大游客来玩。接下来,我将继续开发更多的娱乐项目,以乡村旅游为抓手,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关于今后的发展,赵凯红说道。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