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政府信息公开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乡村振兴>详细内容

鸡街乡:谋发展,加速度!推进乡村全域振兴

发布时间:2024-01-29 来源:西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作者: 【字体:

农村居民收入跑出“加速度”,是鸡街乡围绕发展特色农业和农民增收两个方面,推进乡村全域振兴的结果。2023年,鸡街乡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1114.88元,其中,脱贫户与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17573.94元,增幅12.54%。按照“七个一”工作思路,走出了一条鸡街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群众收入有保障、过得有质量、活得有精神的幸福底色愈加浓厚。

“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编制完善集镇总体规划和“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为支撑,以“一村一主题、一村一文化、一村一特色”为目标,深入推进“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发动乡贤能人、致富带头人、本土企业家、乡内干部等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同绘发展底图、共商发展大计、共谋发展蓝图。目前,已完成全乡国土空间规划和287个自然村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集镇总体规划正在修编。

“一条主线”领全乡。坚持典型引路,聚点成线、以线带面,按照“两村示范、七村同创、全乡跟进”的思路,借鉴推广打造后卡、下坝两个乡村振兴示范村的成功经验,以G246国道、鸡街至董马公路为重点,接续推进那马等7个村委会16个村小组环境整治文化氛围营造、基层阵地规范化建设等工作,建设“和谐后卡”“水韵纸厂”“富裕汪家坪”“美丽下寨”等一批看得见、摸得着、可复制的鸡街样板村,把西珠公路沿线和沿鸡街河片区建成引领乡村全域振兴的“主引擎”。

“一批产业”促增收。坚持传统产业与特色产业“齐头并进”,围绕“农特产品示范区”定位,发展三个“万亩”产业集群,种植蔬菜1万亩,水果1万亩,香料产业1.5万亩,培育推广“汇林杨梅”“青龙山茶叶”“壮乡食品”“鸡街八角”等一批有市场、有品牌、有效益的本土特色产品;依托良好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重点发展燕窝果、丹参种植特色产业,探索发展绿色能源产业,大力推进新能源产业开发建设,合理布局一批屋面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促使提水蓄能电站、自然能提水工程、风能发电等项目落地鸡街;探索联农带农发展模式,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让“一村富”变“一方富”,解决群众就近就业岗位800个,带动1000余户群众增收,9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10万元以上,鸡街村、大寨村突破了20万元。

“一只头雁”带队伍。坚持发挥“关键少数”的示范带动作用,深入实施党员教育“百千万”工程和人才回引增质行动,选优配强村组干部队伍,选拔培养一批优秀青年人才,为人才振兴提供后备支持。用活“书记遍访”制度,带领党员干部在“真帮实扶”中打头阵、挑重担。2023年储备村级后备干部25人,涌现出全省“最美军嫂”韦功云等一批先进典型。

“一方文化”润人心。探索非遗“活态传承”新路径,修建曼竜彝族花倮民族传习馆,开设曼竜小学葫芦笙舞特色课,让彝族花倮葫芦笙舞更好地传承下去。同时,采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融合曼竜葫芦笙舞、下坝渔鼓说唱、壮族童谣《水母鸡》等鸡街特色文化,规划一条文旅融合旅游路线,打造一批独具浓郁民族文化特色的重点旅游村,真正实现文化赋能。目前,已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对那马下坝、中寨纸厂等少数民族村寨的村庄基础设施、文化氛围营造等开展建设。

“一片净土”护家园。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推进集镇精细化管理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全域实施“四旁四小”(四旁:村旁、渠旁、路旁、屋旁,四小:小景观、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工程和“五清一植”(清厕、清沟、清公共区域、清庭院、清杂草、植绿)专项行动,全覆盖推进“一角钱”工程,开展农村污水处理试点的建设,厚植绿色生态底色,国家级卫生乡镇通过省级验收。2023年以来,累计建成(改造)卫生公厕13座、卫生户厕356座、卫生厩舍501户,建成村庄污水处理设施4个,全乡287个村小组实现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

“一套机制”管长远。细化乡村振兴实施方案,把“软制度”与“硬管理”结合起来,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推行“村规民约+征信达标卡”、人居环境十严禁,爱国卫生特别条款等一套管理机制和“红黑榜”等文明评选活动,创新实施“五个一”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模式,切实做到“社会治理一网兜、一网兜尽烦心事”。全乡矛盾纠纷总量同比下降26.1%,刑事案件同比下降36.4%,信访量同比下降6.7%外,命案保持零发生,达到了“三下降一扭转”的目标要求。“鸡街之治”模式被《人民日报》和州县各类宣传报道;鸡街村被表彰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大寨村党总支书记陈正丽被评选为全省“百优”法律明白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