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编“编”出致富路 农闲时节有收入
竹筐、竹篮、竹簸箕、竹背篓……这些手工竹编制品,曾是家家户户必备的日常用品,伴随着几代人的成长。随着社会的发展,竹编制品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在西畴县鸡街乡的大寨村,仍有人保留着这项传统手艺。
今年50多岁的舒国权,是大寨村的一名竹编手艺人。走进舒国权家中,他正在编织竹篓,破竹、划篾、编织,竹子在舒国权的巧手下变成长短粗细不一的篾片,一根根篾片又在他指间飞舞,纵横缠绕,一件精美别致的竹编制品便逐渐成形。
从一棵竹子到一个竹筐,这期间要经过二十多道工序,但对舒国权来说,这是他做了40多年的事情,再熟悉不过了,他自幼跟随父亲学习竹编,在刨竹声和编篾声中长大,与竹篾结下了大半生情缘。对舒国权来说,竹编不仅是一项手艺,也是他们一家重要的收入来源。
在大寨村,像舒国权这样的竹编手艺人还有五十多户,他们平日里耕田劳作,在农闲时便到自家竹林中伐竹编篾,靠手艺赚钱。有着三十多年竹编经验的手艺人蒋禄华告诉记者,他们能够编织竹筐、竹篮、竹凳、簸箕等多种竹编制品,目前竹筐背篓最受欢迎,价格也合适,一个能够卖到80多元,批发出售价格也在60—70元/个。手艺娴熟的老艺人一天最快能编2个,一年下来,全村共计收入50万余元。
这些竹编手艺人们,他们用双手与汗水传承着这项传统手艺,也编织了一条通往幸福的致富之路。接下来,鸡街乡大寨村将助力竹编技艺发展,引导竹编手艺人们进行创新,编织更加多样、新颖的竹编制品。同时发展线上销售,拓宽销售渠道,让竹编这门传统手艺成为群众增收的新道路。
鸡街乡大寨村委会副主任杨太京告诉记者,大寨村一直有做竹编的传统,目前还有五十多户保留了做竹编的手艺。接下来,将会引导群众创新,发掘形式多样的竹编产品,拓宽销售渠道,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