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政府信息公开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乡村振兴>详细内容

西畴县多举措推动文旅融合促"三交"赋能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4-10-18 来源:西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作者: 【字体:

近年来,西畴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省、州有关会议精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全县各项工作的主线,弘扬践行“西畴精神”,按照“1个定位、2张名片、3种体验、4个抓手”工作思路,推动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聚焦“1个定位”,开拓旅游促“三交”新模式,凝聚各民族同心筑梦合力。

西畴县立足自身优势,深入实施《西畴县“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以北回归线康养城为定位,构建“一城、一廊、一环、四景、四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先后规划实施“北回秘境·民俗风情游憩区、西畴记忆·历史文化体验区、康养乐园·健康颐养度假区”等一批旅游项目,建成西畴国家石漠公园4A级景区和香坪山等4个3A级景区,小锡板古金厂村成为云南省第三、文山州第一个国家级地质文化村,香坪山村被评为省级旅游名村,不断促进民族地区旅游优质供给更加丰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广泛深入,凝聚起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畴实践的强大合力。

擦亮“2张名片”,激发旅游促“三交”新活力,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搭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桥梁。依托中国唯一“女子太阳山祭祀”、东方迪斯科“彝族花倮葫芦笙”的国家级非遗和“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2张名片,坚定文化自信、增进文化认同;依托南疆烈士陵园、对越自卫还击战前指、大江东革命老区展览馆等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依托西畴人牙化石、蚌谷狮子山崖画等感受古西畴文化、追寻历史记忆;依托旅游景点、公共文化设施等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共有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展陈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内容,推动各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互鉴式交融,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依托民族文化节庆系列活动,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引导各族群众更加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

做实“3种体验”,提升旅游促“三交”新感受,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研学+旅游。以毛主席批示的地方—东升村为核心,向北至摸石谷—岩头,向南至三光,不断优化提升西畴精神现场教学内容和形式,让各民族体验红色公社怀旧记忆,感悟石漠变绿洲的精神动力。康养+旅游。以县城为核心,连线到香坪山—三光—汤谷,挖掘西畴生态、气候、生物、民族医药等资源,培育一批疗养式、休闲式、田园式康养医养旅游项目,开发山地自行车、山地越野等体育旅游业态,培育采摘篱园、特色民宿等旅游业态,让各民族在各类农事体验性旅游活动中交往交流。民族风情体验游。以东升村为核心,连线到各个乡(镇),并延伸到广南、马关、麻栗坡,切身体验民族节庆、民风民俗的民族之美、西畴之韵,让各民族在参与体验中了解中华民族历史,领悟中华文化,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效促进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坚持“4个抓手”,丰富旅游促“三交”新载体,推动各民族共享发展成果。

坚持“项目为王”建好基础设施。规划实施8类30个文化旅游项目,总投资18亿元,建设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坚持“市场主导”培育市场主体。盘活文旅资源资产,采取“以商招商”“平台公司+市场+集体”的运营模式,培育落地采摘篱园、农耕体验、主题营地、康养医养等8个业态,开发文化旅游产品6类;联动周边县(市)推出“这边近,那么美,周末来西畴”+“边疆老兵情”2条文化旅游线路。坚持品牌培育推动多元融合。积极打造“旅游+”多元融合业态,演绎出西畴精神“大山之光”、太阳鸟母歌舞剧的舞台剧,为“演出+旅游”“赛事+旅游”“研学+旅游”“农业+旅游”奠定基础,打造香坪山省级康养旅游度假区。坚持宣传推广促进文旅消费。一方面推出女子太阳节、荞菜节、茶王节等各类特色民俗活动,增强文化吸引力。今年“中国·西畴女子太阳节”接待游客1.92万余人次。另一方面承办国家级体育赛事,提升城市知名度。2023年举办了中国山地自行车联赛总决赛等体育赛事,在央视CCTV-5、《体育新闻》《人民日报》等媒体上持续热播,浏览人次超4000万,吸引游客42.97万人次,旅游收入达3.98亿元。通过三年行动的实施,西畴文旅产业收入从2022年的10.57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12.63亿元,同比增长19%;2024年1-5月实现文旅产业收入为6.7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