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西畴县委办公室 西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建立“双绑”利益联结机制推进产业帮扶全覆盖的实施方案》《关于建立股份合作机制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全覆盖的实施方案》《关于建立健全扶志扶智长效机制实现培训就业全覆盖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党委、乡(镇)人民政府,县委各部门,县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及省州驻西单位:
经县委、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关于建立“双绑”利益联结机制推进产业帮扶全覆盖的实施方案》《关于建立股份合作机制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全覆盖的实施方案》《关于建立健全扶志扶智长效机制实现培训就业全覆盖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西畴县委办公室
西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2月31日
关于建立“双绑”利益联结机制推进产业帮扶全覆盖的实施方案
产业帮扶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也是巩固脱贫成果和筑牢返贫防线的关键举措。为进一步提升新型经营主体帮扶质量,健全完善龙头企业绑合作组织、合作组织绑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的“双绑”利益联结长效机制,根据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关于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平台三机制”部署,为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实现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决策部署,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促进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帮扶优势,建立和完善“双绑”机制,加快构建龙头企业连市场、合作社抓组织、脱贫户及边缘易致贫户管生产的专业化生产经营格局,将小农户带入大市场,增强农户稳定持续增收能力。
(二)总体目标
以打造现代农业六个“100工程”“一县一业”“8个十万”示范基地、“绿色食品牌”创建等为引领,围绕水果、木本油料、烤烟、蔬菜、中药材、食用菌、花卉、茶叶、甘蔗、畜禽等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培育扶持“双绑”主体,到2025年,实现农户人均产业收入保持在5000元以上,“三品一标”产品认证数量累计达30个以上、公用品牌1个以上,累计培育壮大“双绑”帮扶新型经营主体120个/户以上,实现对有产业发展条件及意愿的脱贫户和农村低收入家庭产业帮扶全覆盖,以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全面振兴实现有效衔接提供强力支撑。
(三)年度目标
1.2021年,用于支持产业发展的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达50%以上;累计培育“双绑”新型经营主体60户以上,带动农户发展产业增收1500元以上,“双绑”覆盖率达70%以上;开展新型经营主体技能人才培训1期,30人以上;创建省、州“10大名品”“10强企业”“20佳创新企业”1户以上,完成“三品一标”产品认证5个以上。
2.2022年,用于支持产业发展的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达55%以上;累计培育“双绑”新型经营主体70户以上,带动农户发展产业增收2000元以上,“双绑”覆盖率达100%;开展新型经营主体技能人才培训2期,60人以上;创建省、州“10大名品”“10强企业”“20佳创新企业”1户以上,完成“三品一标”产品认证5个以上。
3.2023年,用于支持产业发展的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达60%以上;累计培育“双绑”新型经营主体80户以上,带动农户发展产业增收3000元以上,“双绑”覆盖率达100%;开展新型经营主体技能人才培训2期,60人以上;创建省、州“10大名品”“10强企业”“20佳创新企业”1户以上,完成“三品一标”产品认证5个以上。
4.2024年,用于支持产业发展的统筹财政衔接资金达65%以上;累计培育“双绑”新型经营主体100户以上,带动农户发展产业增收4000元以上,“双绑”覆盖率达100%;开展新型经营主体技能人才培训2期,60人以上;创建省、州“10大名品”“10强企业”“20佳创新企业”1户以上,完成“三品一标”产品认证5个以上。
5.2025年,用于支持产业发展的统筹财政衔接资金达70%以上;累计培育“双绑”新型经营主体120户以上,带动农户发展产业增收5000元以上,“双绑”覆盖率达100%;开展新型经营主体技能人才培训3期,100人以上;创建省、州“10大名品”“10强企业”“20佳创新企业”1户以上,完成“三品一标”产品认证10个以上。
二、工作任务
(一)强化政策落实。坚持“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思路,把做大做强市场主体作为核心工作,落实好已出台政策,切实加强对帮扶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扶持力度。对带动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增收成效明显的新型经营主体可在示范评定、用地用电、农产品加工及冷链物流设施、项目申报扶持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予倾斜。对以土地流转、订单收购、就业帮带、代种代养、生产托管、资金入股、长期劳务用工等方式建立“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紧密利益联结的新型经营主体,可按照绑定模式、户数等分类分级参照州级以上奖补政策,申请给予适当奖补。〔牵头部门:县农科局;责任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配合部门:县工信商务局、县人社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林草局、县乡村振兴局、县供销社〕
(二)强化金融支持。综合运用融资担保、财政贴息、建立风险补偿金等方式,引导金融机构建立健全针对帮扶新型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机制。完善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合作机制,深化“政银企”合作,畅通新型经营主体贷款渠道。依托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管理平台,加快建立帮扶新型经营主体电子信用档案,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基于信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促进信用建设向信贷转换,扩大对帮扶新型经营主体信用贷款的投放。统筹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建立风险补偿机制,降低信贷风险,促使金融机构加大对帮扶新型经营主体发放扶持贷款额度,帮助解决贷款难题。〔牵头部门:县财政局;责任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配合部门:县农科局,人行西畴县支行〕
(三)强化保险政策。在充分利用惠农政策保险的同时,加大商业保险力度,为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保险保障,鼓励保险机构围绕“绿色食品牌”重点产业加快发展特色农业保险,进一步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提标、增品、扩面”,不断提升特色农业保险帮扶服务水平。结合产品备案和保险机构实际经营情况,扩大政策性保险覆盖面,积极探索创建产业帮扶风险补偿基金,重点用于补偿因不可控风险导致的经济损失。落实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优化“保险+期货”试点模式,鼓励保险机构探索发展高原特色农产品价格保险、产值保险等新型险种,丰富特色农产品保险保障体系,促进农村产业和新型经营主体稳步发展。〔牵头部门:保险机构;责任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配合部门:县财政局、县农科局,人行西畴县支行〕
(四)强化示范带动。为激励更多实力强、帮扶广的新型经营主体与有产业发展条件和意愿的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建立“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实现龙头企业绑合作组织、合作组织绑有产业发展条件和意愿的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建立“双绑”利益联结全覆盖,带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实现长期、稳定受益。在帮扶新型经营主体中选育一批乡村企业家,加强乡村企业家队伍建设,每年至少对乡村企业家开展1次培训,提升管理和经营能力,开展跟踪问效调查,打造一支懂经营、善管理,具有创新和开拓精神的乡村企业家队伍。对带动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超过全省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的企业家,给予通报表扬并加大帮扶事迹宣传力度,在项目申报扶持上给予倾斜。〔牵头部门:县农科局;责任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配合部门:县工信商务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林草局、县供销社〕
(五)强化技术支撑。加大特色产业科技服务供给,鼓励和支持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科技项目团队等,带项目、带技术、带成果为帮扶新型经营主体解决产业发展技术壁垒,持续提供产业技术支持和服务。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完善科技特派员配套政策和机制,鼓励和支持科技特派员面向产业、企业、乡村、农民开展科技服务和结对帮扶。持续提升新型经营主体从业人员的科技水平和职业技能,针对新型经营主体产业发展技术需要,结合实际开展新型经营主体实用技能人才培训,到2025年实现对帮扶新型经营主体实用技能人才培训全覆盖。〔牵头部门:县人社局、县农科局;责任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配合部门:县工信商务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林草局〕
(六)强化品牌创建。围绕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战略部署,着力引导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开展品牌创建行动,按照“一本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证书、一套产品标准、一个公用品牌保护管理办法、一个公用品牌标志、一位公用品牌形象代言人、一部公用品牌宣传片”的基本思路,重点打造独具特色、绿色生态、优质安全的区域公用品牌和名牌农产品。推进“三品一标”认证,支持企业申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积极组织县内企业申报省级“10大名品”“10强企业”“20佳创新企业”,每年完成1个以上产品认证,到2025年,“三品一标”数量累计达30个、公用品牌1个以上。借力省内外重要展会、博览会等平台开展农产品营销,每年组织县内企业或合作社参展2次以上,拉近新型经营主体特色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提升特色农产品知名度,让“土特产”变成“抢手货”。〔牵头部门:县农科局;责任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配合部门:县工信商务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林草局、县供销社〕
(七)强化产销对接。加强农产品信息监测发布,鼓励引导帮扶新型经营主体依托“扶贫832平台”、三农通、益农信息社等产销公益平台发布产品信息,持续开展电商扶贫、消费扶贫行动,全面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积极组织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推动农产品与省外大型批发市场、采购商、商超精准对接。健全以“西品入沪”“西品入京”“西品入滇”、带货直播、以购代捐等方式,畅通农产品产、购、销渠道,持续推动农产品效益提升。加强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电商等新型流通业态。充分借助淘宝、京东、阿里巴巴、拼多多、一亩田、盒马鲜生等大型电商平台,扩大“云品”知名度,不断提升“云品”市场占有率。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统筹布局,充分结合农产品生产实际,多渠道争取政策资金支持,扶持新建或改造升级一批满足生鲜农产品及绿色食品流通需求的冷链物流设施。支持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产地分拣包装、冷藏保鲜、仓储运输、初加工等设施。培育一批冷链物流骨干企业,对在田头建设冷藏初加工处理设施、基地建设冷藏初加工设施、建设集配型冷链物流设施、开展移动式冷库租赁服务的新型经营主体,根据国家或省级奖补标准,结合当年农产品产地初加项目给予一次性奖补。〔牵头部门:县工信商务局;责任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配合部门:县交通运输局、县农科局、县林草局、县供销社〕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要求,有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建立牵头部门抓总、乡(镇)党委、政府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推进机制,加强统筹协调,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建立乡村帮扶产业评价指标体系,加强数据采集、市场调查、运行分析和信息发布,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测,科学评估发展成效。
(二)加强资金扶持。在继续实行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试点政策期间,建立涉农资金整合长效机制,加大涉农整合资金支持特色产业发展力度,力争每年用于产业帮扶的资金额度不低于本县涉农整合资金总额的50%以上,实行逐年提高5%以上。完善财政扶持政策,利用涉农整合资金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对参与打造“一县一业”“一村一品”、8个十万亩高品质产业基地、乡村旅游、特色林业、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及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的帮扶新型经营主体和优秀乡村企业家给予项目扶持。
(三)严格考核督查。依托全省统一救助平台,建立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参与产业帮扶信息报送制度,动态跟踪、及时更新产业帮扶信息,实现精细化管理,提高帮扶产业透明度。将帮扶新型经营主体对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的全覆盖、用于产业帮扶的资金占涉农整合资金的50%以上指标纳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考核重要内容,重点对帮扶新型经营主体扶持、“双绑”利益联结机制构建、帮扶成效等情况进行考核。
(四)营造良好氛围。加大产业帮扶工作宣传发动力度,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广泛开展宣传报道,深入挖掘新型经营主体帮扶发展经验,总结推广一批帮扶成效明显、助农增收突出的带动发展模式、典型案例和先进人物。弘扬“西畴精神”、创业精神、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激发崇尚创新、勇于创业的热情。
关于建立股份合作机制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全覆盖的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及州委、州政府工作要求,建立股份合作机制,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全覆盖,进一步巩固全县脱贫攻坚成果,促进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和实力,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结合西畴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培育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为重点,创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形式,推行股份合作制,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长效帮扶机制,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执政的组织基础,发挥村级组织自我保障、组织群众、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作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二)目标任务
以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为目标,以扶持薄弱村(5万元以下)、壮大富裕村(5—10万元)、发展经济强村(10万元以上)为路径,到2021年底,全县所有行政村(社区)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平均达到5万元以上;到2022年底,全县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村村达到5万元;到2025年末,全县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村村达到10万元。各级各部门要紧扣目标任务,形成工作合力,深入分析,完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的运行协调机制,建立规范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研究指导和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推动村集体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完成目标任务。
(三)基本原则
——因地制宜。结合村级经济基础、区位优势、资源条件等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资产资源资金及原有帮扶政策,总体规划,分类施策,一村一方案,量身定制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市场主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坚持优品种、提品质、树品牌,推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提高“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市场竞争力。
——规范经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要建立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化管理,控制村级集体债务风险。
二、主要工作任务
(一)以培养好带头人为先导,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核心力。以村党支部书记(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理事长)、村主任为重点,指导好村级班子,并鼓励和吸引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中的党员参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引进专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育“能人”。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继续选派优秀党员干部担任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参与工作队工作,整体提升村级班子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加大培训力度,利用轮训、外出考察学习等方式,提高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建立健全集体经济组织,形成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常态化、规范化的工作格局,探索职业经理人发展路径;大力改善村级办公条件,探索建立在职村干部报酬增长和绩效奖励机制,拓宽离任村主职干部补贴范围,落实绩效奖励。〔牵头部门:县委组织部;责任部门: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农科局、县乡村振兴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落实。〕
(二)以用好政策为支撑,激活集体经济发展动力。集中整合各部门涉农资金,探索以奖代补、先建后补和推广以工代赈等方式,实施能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的建设类和产业发展项目,严控把关,确保项目科学可行;探索资金捆绑扶持,防止投入随意化,保证项目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并撬动社会资金投入村级集体经济。各相关部门对新开发建设经济项目、开发“四荒”资源,从事种养业、农产品初加工等项目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应给予优惠优待,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确保良性运转。(牵头部门:县财政局;责任部门:县发改局、县工信商务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农科局、县市场监管局、县乡村振兴局、县税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以增加收入为根本,塑强集体经济发展实力
1.盘活各种资源壮大村集体经济。对清产核资系统实行动态管理,每年进行更新登记录入,让具备经营条件的村,可选准主业、突出特色自主经营,或由有实力的新型经营主体租赁托管经营,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进一步把政府投资形成的公路、农村饮水、小型灌溉、垃圾处理、冷链物流及文化娱乐、活动场所等资产,依法明细产权归属,交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持有和管护;盘活资产经营,探索推进村企一体化建设,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牵头部门:县农科局;责任部门:县发改局、县工信商务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务局、县市场监管局、县乡村振兴局、县供销社、县产权交易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
2.推行股份合作壮大村集体经济。通过有效利用土地、山林、闲置资产等可利用的资源或项目资金、公共资产等,折股量化,集中入股参与种养大户、合作社、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发展股份合作经济,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市场”的经营模式,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土地托管等多种形式,带动小农户进入大市场。(牵头部门:县农科局;责任部门:县工信商务局、县民政局、县水务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林草局、县乡村振兴局、县供销社、县产权交易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
3.发展支柱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引导、扶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以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为基础,实现“小县大质”打造具有高原特色的绿色农业产业链,以“养好一只鸡、栽好一山药、种好一园菜”和“做特名优水果、做精古树茶、盘活核桃产业”的工作思路,做好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职业能手的培育培养和引进,推动中药材、蔬菜、生猪、水果、乌骨鸡等特色种养业发展,推动产业链条延伸。力争到2025年,全县建成5万亩高端稻谷产业基地、5万亩绿色有机蔬菜产业基地、5万亩道地药材产业基地、10万亩辣椒产业基地、年出栏5万头肉牛产业基地,现代农业综合产值达58亿元以上。(牵头部门:县农科局;责任部门:县发改局、县工信商务局、县市场监管局、县乡村振兴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开展资产租赁壮大村集体经济。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合理开发运作,利用闲置房产或整理取得的建设用地,通过修缮改造新建厂房、仓库、停车场、活动广场等面向社会招租,收取承租费,增加村级积累。将村集体所有的土地、林地、鱼塘、水库、提灌设施、集中供水站等自然资源或集体资产,推行社会化经营管理,打捆或独立发包出租,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牵头部门:县农科局;责任部门:县工信商务局、县水务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林草局、县乡村振兴局、县产权交易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
5.推进土地流转壮大村集体经济。利用土地确权成果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发展资产经营型集体经济,加大内外联动,整合资源,实现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互通,凝聚发展合力。对农户无能力开发的承包地、山林等,通过土地流转形式抱团开发利用,扩大生产规模,建成生态农庄、农业基地、田园综合体等提升产业特色效应,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资源资产滚动式升值,增加集体收益。(牵头部门:县农科局;责任部门:县发改局、县工信商务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林草局、县乡村振兴局、县供销社、县产权交易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
6.开展有偿服务壮大村集体经济。对接城市需求,服务城市居民,创办家政中心、物业管理公司、劳务公司等,充分依靠联系单位或立足毗邻的企业、公司,为联系单位或企业提供综合性服务,增加集体收入。组织开展家政服务、绿化除草、园艺修枝、办公搬迁等有偿服务,拓宽服务渠道,增加集体收入。依托合作社等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微利服务,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添途径。在有优势的地方着重发展社会服务业。(牵头部门:县人社局;责任部门:县工信商务局、县农科局、县市场监管局、县乡村振兴局、县供销社按职责分工负责)
7.创建电商平台。加强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建设,宣传引导有技术有意向的农民进行电商创业,帮助有条件的农户开办网店或销售农产品,构建现代化的农村营销流通体系。借力各大网售平台,因地制宜探索“产业+互联网”经济实现形式,将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改变传统农业思维和农业经营模式,调动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积极性,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和集体收入实现的途径。(牵头部门:县工信商务局;责任部门:县委网信办,县发改局、县农科局、县市场监管局、县乡村振兴局、县供销社按职责分工负责)
8.推动农旅融合壮大村集体经济。鼓励有资源的地方合理开发休闲旅游业,支持有优越的生态环境、人文历史等资源的村以“旅游+”、“生态+”等模式打造田园综合体,推动农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各类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推动集体经济发展。(牵头部门:县文化和旅游局;责任部门:县发改局、县工信商务局、县教育体育局、县自然资源局、州生态环境局西畴分局、县农科局、县卫生健康局、县市场监管局、县乡村振兴局、县供销社按职责分工负责)
9.强化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各乡(镇)结合所辖村组实际,积极引导从本地经济基础、区位优势、资源条件等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面向市场,选准产业、项目和载体,坚持一村一策,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牵头部门:县农科局;责任部门:县乡村振兴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落实)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按照乡村振兴工作要求,调整完善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细化责任分工,健全工作机制。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切实履行职责,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任务落实,各成员单位要加强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指导,突出重点、稳步推进。要统筹整合力量,整合政策、项目、资金、人才等各类资源倾斜帮助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理事长)要主动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责任扛起来,因村找出路,因地出实招,落实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硬任务。
(二)强化资源整合。各级各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广泛发动、争取各方支持,引导更多的资源和要素向农村聚集。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农科局、县林草局、县乡村振兴局、县供销社、县烟草公司等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产业类项目和资金,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县委组织部要继续从村级集体经济强村等渠道,积极争取项目指标;县财政局要加大村级集体经济资金的扶持力度,整合部门支农惠农资金,建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专项扶持资金,并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贴息、补助或奖励;县自然资源局要积极探索制定农村用地机制,提供用地保障;县工信商务局、县水务局、县市场监管局、县税务局等部门,要强化业务指导、政策帮扶,优先支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三)强化金融支持。金融机构要把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积极开发适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金融产品,创新支农方式,支持村级发展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仓储、冷链、物流等实施建设。开发多种惠农服务功能,开展资产、资源抵押担保贷款。深入开展诚信农民体系建设和诚信乡(镇)、诚信村创建评定活动。
(四)强化考核激励。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进行考核量化,建立完善目标责任制,适当提高指标权重。要建立村干部待遇与集体经济绩效挂钩激励机制,依法依规制定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管理办法,提高村干部岗位补贴和奖励,实行正向激励;对村集体经济发展好、发展后劲强的村及贡献突出的单位和干部,县财政局可予以奖励。将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实施情况纳入年度督查任务重点督查,对责任不落实的严肃追责问责。
(五)强化宣传发动。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层层动员,引导各级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紧迫性,坚定发展的信心。各级各部门要注重提炼总结经验典型,定期报送工作情况至县委农办,扩大宣传覆盖面,形成示范带动、比学赶超、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关于建立健全扶志扶智长效机制实现培训就业全覆盖的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和县委、县政府工作要求,扎实做好扶志扶智工作,进一步激发低收入人口内生动力,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增强农村脱贫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就业能力、发展动力,彻底摆脱精神贫困、物质贫困,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目标,坚持“富脑袋”和“富口袋”并重,以学习弘扬“西畴精神”为载体,集聚力量,畅通路径,强化措施,全面开展志智双扶活动,全面激发低收入人口内生动力,到2025年,全县贫困群众“造血”功能全面增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更为丰富,乡风民约更加完善,低收入群体精气神有效提升,形成有劳才有得、多劳多得的正向激励,树立勤劳致富的价值取向和政策导向,全面振奋低收入人口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面貌。
二、围绕激发内生动力,深入开展扶志行动
(一)实施“西畴精神”宣传宣讲行动。紧紧围绕“西畴精神”的时代内涵和现实意义,按照“抓住重点、创新举措、突出教育、提升素质”的要求,在广大农村深入开展“西畴精神”宣传宣讲行动,着力破解部分农村群众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墨守成规、等待观望、精神懈怠的“思想贫困”问题,力争把“西畴精神”普及到全县各族人民心中,让农村脱贫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变激动为触动、变感动为行动,切实让“西畴精神”成为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重要支撑。同时,强化宣传发动,及时挖掘和发布一批本地外出务工、返乡创业的“西畴精神”典型,树立“转移就业脱贫致富光荣”的价值导向,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提高劳动力就业积极性。〔牵头部门:县委宣传部;责任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
(二)持续开展“自强、诚信、感恩”教育活动。以村为单位,在广大农村群众中广泛开展“自强、诚信、感恩”教育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持续不断教育引导群众,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党的感恩之心,转化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自觉自愿行动。推动感党恩进村入户、扶志诚信进村入户、扶智自强进村入户、文化文明进村入户,引导脱贫人口和农村低收入人口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积极评选“勤劳致富之家”,按照国家和县有关规定予以表扬激励,积极营造崇尚劳动、勤劳光荣的良好氛围。〔牵头部门:县委宣传部;责任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
(三)继续深入落实就业创业帮扶措施。树立“谁干支持谁,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不干动员干”的政策导向,围绕巩固脱贫成果接续乡村振兴政策衔接,制定返乡创业奖补、用人单位吸纳就业奖补、组织输出就业服务奖补、培训奖补、积分奖励、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等政策措施,对就业创业者给予奖励,杜绝简单给钱给物或无条件送股分红的帮扶方式,防止“政策养懒汉”和泛福利化,引导群众自立自强、发展致富。〔牵头部门:县人社局;责任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
(四)推动移风易俗树新风。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深入开展“理论宣讲铸自信、文化惠民聚民心、移风易俗树新风、环境保护美家园、科技普及传知识、道德引领育新人、医疗卫生保健康、扶贫济困解民忧、法律宣传促稳定、安全教育消隐患”实践活动,打造一批理论宣讲、文明婚俗、公共文化、体育健身、科技普及、法律宣传等实践基地,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新时代精神力量。常态化组织开展“文明巡演基层行”“百姓说唱团”“共创文明村”“科技普及队”等品牌文化活动。积极探索村民自治实现形式,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婚姻时代新风尚,助推村民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带头遵守村规民约,让这一“草根宪法”发挥作用。加快推进乡村“道德银行”建设,不断拓宽“幸福超市”平台功能,搭建“道德”与“获得”的联系通道,建立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实行道德积分制动态管理,激励群众将勤劳致富、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团结互助、移风易俗、卫生整洁、善举善德等方面,获得的积分存入“道德银行”,除用积分到“幸福超市”支取等价物品。〔牵头部门:县委宣传部;责任部门:县民政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五)惩戒不良行为。建立失信约束惩戒机制,对违反法律法规故意隐瞒个人家庭信息、冒领套取政策扶持、拒不履行赡养义务、严重违反公序良俗等行为,依法依规处置。对无正当理由连续3次拒不接受相关部门就业岗位推荐的脱贫人口和农村低收入人口,按照程序暂停其获得政府部门帮扶资格,属低保对象的,由县级民政部门减发或停发最低生活保障金;违反社会公德,属村民自治范畴的,按照村规民约处理。〔牵头部门:县委政法委;责任部门:县民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三、注重能力素质提升,深入落实扶智措施
(一)建立职业技能培训统筹机制。成立西畴县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抓好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加大培训资源的整合力度,充分发挥技能培训专项资金的导向作用,结合用工企业岗位需求和劳动力转移就业意愿,广泛发动职业培训机构和用工企业面向贫困劳动力量身订制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做到人岗相适应,实现培训与转移就业精准对接。积极发展本地区劳务品牌,利用本地区传统特色产业、支柱产业,开展种植、养殖等传统行业的技能培训,促进本地区贫困劳动力就业。力争有1个以上全省知名劳务品牌。加强与省外优质劳务用工企业协作,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定向输出,促进培训、转移“一条龙”服务,提升技能素质,带动转移人员集中就业。做好帮扶对象思想工作,既抓培训技能又抓思想教育,鼓励和引导贫困群众消除“等靠要”思想,实现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不断提升贫困劳动力的适应性和职业素养。〔牵头部门:县人社局;责任部门:县教育体育局、县农科局、县乡村振兴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二)建立职业技能培训协调联动机制。综合应用农户自主申报、基层干部上门排查、部门筛查等方式,快速掌握帮扶对象培训需求,及时制定培训方案,明确培训相关部门及乡(镇)职责,做到早发现、早培训、早就业。完善政府救助平台培训就业帮扶功能,确保每个有培训意愿需求的低收入人口每年至少接受一次培训、掌握一技之长。鼓励用工企业对低收入人口进行岗前培训,并吸纳低收入人口长期稳定就业。紧密结合培训对象实际和产业发展需求,采取“培训+上岗”、“孵化式”、“师带徒”等多种方式,开展个性化、灵活性的实作培训和以工代训。〔牵头部门:县人社局;责任部门:县教育体育局、县农科局、县乡村振兴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三)充分做好就业保障。用好东西部协作机制,巩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务协作关系,加强与输入地人社部门及劳务公司、用工企业的协调沟通,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权益保障,提高就业稳定率。做好后续管理服务,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健全务工群体自我教育管理和服务机制,切实帮助解决户籍、子女入学等实际困难,对外出务工人员提供良好服务保障,促进稳定就业。积极做好务工人员后方服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采取邻里结对、志愿帮扶等方式,帮助外出务工人员家庭解决突发事件应急等困难,要充分发挥乡村教师、留守妇女等群体作用,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让留守儿童有关爱、有温暖,让务工人员放心工作、安心就业。结合县内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需要,与本地特色产业、重点项目建设相结合,强化政策支持力度,推进帮扶车间建设,同时,强化车间规范管理,注重后续风险防控工作。制定财政、金融等支持政策,支持发展一批农村就业协会,到2022年实现每个村(社区)有1个规范化就业协会。调整优化生态护林员、护路员等乡村公益性岗位,健全“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在岗领补、有序退岗”等管理机制。建立脱贫人口和农村低收入人口中有就业意愿劳动力的就业情况调度通报机制,确保全县脱贫人口就业规模不低于2020年年底水平,确保有就业意愿劳动力的脱贫户、农村低收入“零就业”家庭每户至少有1人就业。〔牵头部门:县人社局;责任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
(四)进一步优化就业结构。建立健全正向激励、服务保障、考核评价机制,认真实施就业创业奖补政策措施,积极引导低收入群体发展特色产业,参与务工就业或自主创业。继续通过实施“六个一批”方式稳就业,到2025年,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超过65%,鼓励自主创业1000人以上、实现有就业意愿的脱贫人口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就业岗位推荐全覆盖。〔牵头部门:县人社局;责任部门:县农科局、县乡村振兴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五)加大“两后生”职业教育和就业帮扶力度。对脱贫户、农村低收入家庭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以下称“两后生”),实行职业教育和就业全链条、全覆盖帮扶。统筹衔接县内外教育资源,积极开辟“两后生”招生绿色通道,积极配合职业院校招生,确保“两后生”90%以上接受职业教育。严格落实国家免学费和奖助学金政策,在专业选择上给予及时指导,优先推荐就业,确保完成职业教育的“两后生”90%以上实现稳定就业。〔牵头部门:县教育体育局;责任部门:县人社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级有关部门要加强督促指导和协同配合,按照职能职责,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细化实化工作措施,确保工作实效。各乡(镇)要把扶志扶智长效机制作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放在当前工作的重要位置,统筹安排,一体推进。各乡(镇)要制定可行的实施方案,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最大限度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努力形成群众主动参与、自我教育、自立自强的良好局面。
(二)注重工作衔接。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研究和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有关政策,把扶志扶智工作纳入农村法治、德治、自治中通盘考虑,与基层党建、意识形态工作、乡村振兴、教育帮扶、人才智力支持、普法活动、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鼓励自主创业等工作结合起来,统筹资源力量,一同部署、一同推进、一同检查。将扶志扶智成效纳入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地。
(三)强化督导检查。各乡(镇)、村(社区)、驻村工作队要建立扶贫扶志扶智工作台账。县纪委监委、县委组织部要将扶贫扶志扶智纳入督查巡查。县委宣传部要将扶贫扶志扶智纳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内容,确保各项政策举措落实落地。
(四)鼓励探索创新。各级各部门要加强扶志扶智工作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探索好经验好做法,精心提炼总结材料,及时宣传推广,不断提升扶贫扶志。
政策解读:1.《关于建立“双绑”利益联结机制推进产业帮扶全覆盖实施方案》
https://www.xczw.gov.cn/zfxxgk/fdzdgknr/zcjd/content_28387
2.《关于建立股份合作机制实现村集体经济全覆盖实施方案》
https://www.xczw.gov.cn/zfxxgk/fdzdgknr/zcjd/content_28388
3.《西畴县扶志扶智长效机制实施方案》
https://www.xczw.gov.cn/zfxxgk/fdzdgknr/zcjd/content_28389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