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 张玲:坚守15年 做乡亲们的健康“守门人”
畴阳大地,新寨乡间。
38岁的乡村医生张玲,被四里八乡亲切地称为“村里的120”。谁家有个急病,一通电话,她就背着医疗箱赶来。
“2008年就到新寨村工作直到现在,那个时候新寨太偏僻了,从大坪下来的这段路还没通,我每天都是走路来上班,然后再走路回去,我第一天跑寨子的时候,我就走了14个村小组,把龙洞片区走了一遍。”张玲说。从医15年,张玲接诊病人少说也有5000人次,出诊千余次。“把守护乡亲们的健康当作一生的事业。”张玲这样说,也这样做。
“群众有需要,我就马上到”
“张玲,我是王大妈,我现在肚子疼得老火,家里就我一个人,你快来!”天蒙蒙亮,接到电话时,新寨村卫生室里张玲正在给病人输液,她交代好病人后,拿起药箱就开着她的“白色120”往村里王大妈家赶。
对新寨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张玲来说,这样的情况她已习以为常。
一进门,张玲根据经验判断:是急性肠胃炎!她赶紧把王大妈扶上车,将人送到村卫生室。给王大妈量血压、测血糖等常规检查,开始输液,张玲就这样一直守在王大妈身边,直到她的病情缓解。王大妈紧紧拉她的手不放:“张玲,要不是你在,我人都没有了。”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这是不少村民对张玲的评价。
多年前,村民罗启富家小孩半夜发高烧,由于大人都出去打工,只剩下老人和孩子留守家中,当时新寨卫生室条件有限,张玲把所学的全部医学知识都用在了孩子的身上,物理降温、输液、打针,照护整整一夜,第二天清晨看到孩子明显好转,张玲脸上才露出了笑容。
“孩子开学,就不在身边,说真话,我最怕接到我妈的电话,因为我妈知道平时我很忙,只有孩子生病我妈才会给我打电话,我好纠结,一边是我的病人,一边是我的孩子,我都不能丢下,每次我都只能在电话里对我妈讲,你等我一会儿,我处理完这边的事情就赶回来。我最对不起的就是我的妈妈,她对我和我的孩子付出很多……”说到这里,张玲哽咽了。
“我从来不会觉得后悔,这样的选择,这样的人生,我觉得很自豪,最起码我下寨子大家都叫我张医生。”张玲边调侃边坚定地说着,满脸的笑容透出了内心的幸福感。
多年扎根,村子里谁是慢性病患者,谁得了重症,张玲心里装着一本厚厚的“健康账册”。会预防、能诊断、会看病、能治疗、会转诊——她为自己定下“15字方针”。
“乡亲们需要的,我就会学习”
2004年中专毕业后,张玲回到村里,成为一名赤脚医生。后来,又成了乡村医生。
亲身体验,在自己身上练习打针,多次自费参加全省各地知名医疗技术培训班,护送患者去上级医院时详细记录如何救治用药……张玲边看病、边学习、边琢磨。
年轻时的张玲白天忙着接诊出诊,到了晚上,她就在卫生室铺张床,剪贴好搜集的方子,写下检查复诊的体会。“乡亲们需要的,我就会学习。”为了一个问题食不甘味、夜不成眠是常有的事。
“把治病救人的事业继续做下去”
一度,身边的亲戚也劝过张玲“走出去”挣钱。
想到那些弥留之际不喊儿女却喊着自己名字的患者,想到有乡亲说的“儿子在电话里,张玲在我身边”,张玲坚定了在村医岗位上继续干下去的决心。
春去秋来,一袭白褂走村串户,她也亲眼见证了基层卫生事业和乡村振兴的长足发展。
“过去给病人复诊,天晴一村土,下雨满村泥,一个药箱一把伞,一方铺盖路上盖。”张玲回忆。
如今呢?村卫生室成了五室分离的标准化卫生室,可以化验、制氧、做心电图。张玲用一段顺口溜来形容:“道路平、路灯明,卫生室门前停有120,如果有人疾病发,十分钟后到他家。”
问到什么时候退休,张玲这样作答:“如果群众需要我,我要干到眼睛花,身体干不动的那天。”我想,这不就是一辈子吗?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