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畴县“五坚持”谱写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
西畴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两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弘扬践行“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带领全县各族群众凝心聚力谋发展,团结奋进新征程,全县呈现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大好局面,共同谱写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西畴新篇章。
坚持党的领导 “领”出民族团结向心力。
始终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的重要论述,切实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夯实全县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
一盘棋谋划定方向。西畴县委坚决扛牢民族宗教工作主体责任,在党代会上把“‘西畴精’神实践创新高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确立为西畴工作的“三个定位”,纳入“十四五”规划中专章进行规划;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把民族团结进步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明确县乡村三级及各部门“一把手”为民族宗教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全县上下形成一盘棋规划、一条心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两个纳入”落细落实。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建和意识形态年度工作计划,每年签订责任书,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层层压实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内容,不断完善考评机制,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评先评优、提拔和职级晋升的重要依据。2021年以来,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纳入巡察必巡内容之一,建立《县委巡察机构与相关部门协同配合机制》,对全县各级党组织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责任进行全覆盖巡察。
厚植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基础。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党委和政府的重大政治任务,纳入全县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党校、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和国民教育培训体系,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全县中小学校“开学第一课”重要内容,全面开展国家民委“道中华”栏目的学习宣传推介,在全县各族干部群众中厚植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基础,各族干部群众对“四个与共”“五个认同”的认同度持续提升。
坚持文化铸魂 “铸”出民族团结大联合。
坚持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础。
保持文化认同热度。在县城主要街道、交通要道、各机关单位设立中华民族文化标识标牌,单位大院、机关办公楼、学校、乡(镇)悬挂国旗;打造“西畴精神”文化名片,印制餐具、纸巾、口罩等“西畴精神”内容及logo10万余件;在县城区建设“西畴精神”高地广场,在街区布置反映“西畴精神”、民族文化的浮雕展示中国精神谱系内容、“西畴精神”典型代表及各类先进模范;在广场、公园设置党建文化、红色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区;大力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全面推行统编教材,全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全覆盖,激励各族群众大力弘扬“西畴精神”,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提升先进典型深度。岩头村—三光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东升红色教育基地成为云南省60条红色旅游线路、71条党史学习教育现场体验省级示范线路;2019年西畴县委获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创建各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458个,西畴精神展览馆命名为云南省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选树出党的二十大代表谢成芬、全国离退休先进个人刘超仁、全国“三八”红旗手宗富春等一大批先进典型,激发了全县各族群众的内生动力,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
强化理论实践力度。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在《新征程面对面》将“西畴精神”称为“当代中国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绿染石漠话振兴》专题报道在《求是》杂志刊发,《书写新时代“愚公传奇”》走进新华社“习近平时间”;“西畴精神”题材长篇小说《太阳转身》入选“中国好书”;“西畴精神”宣讲团获中宣部授予“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西畴精神”走进张桂梅思政大讲堂。申报“西畴精神”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取得新突破,云南省委正式向中宣部上报了请示和《论证报告》并得到了中宣部的充分认可。全县各族人民在创造“西畴精神”、弘扬“西畴精神”的过程中逐渐人心归聚、情感归依,凝聚起全县各族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坚持发展惠民 “惠”出民族团结新生活。
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理念。西畴县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化开发开放,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增进各族群众民生福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济基础。
补短板强基础。探索形成群众主动、精神鼓动、干部带动、党政推动的农村公路“四轮驱动”建设模式,实施326条(段)公路新建和提档升级,硬化农村公路876公里,全力解决好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平均公路密度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的3倍;探索推行引、建、蓄、管、活的“五法治水”模式,累计建成集中供水工程258件,源头性解决了9.8万人饮水保障难题,有效破解石漠化山区各族群众饮水难题;探索出“山顶戴帽子、山腰系带子、山脚搭台子、平地铺毯子、入户建池子、村庄移位子”的“六子登科”石漠化治理模式,累计治理石漠化面积252平方公里,植树造林64万亩,封山育林87万亩,年均实施公益林保护61.3万亩,森林覆盖率从1985年的25.06%提高到如今的54.83%,森林蓄积量达344万立方米,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调结构兴产业。当好绿水青山的“守护者”和金山银山的“创造者”,全面实施“生态+”战略,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全县GEP核算总值249.03亿元,良好的生态正在为西畴创造源源不断的绿色财富,成为各族人民的“绿色银行”和“幸福不动产”。2021年,荣获全国第五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荣誉。成功申报并推进“云药之乡”建设,发展以林果、林药、林禽等为重点的“八林经济”,建成生态蔬菜基地4.5万亩,实现高原生态农业总产值27亿元、农业产业增加值11.5亿元、林草总产值8.7亿元;推动西畴工业经济发展换道超车,提出“低碳绿色+新兴科技+出口贸易”新型工业发展路子,引进IC封测+LED产业链以及新能源材料产业链,预计到2025年将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00亿元,可为各族群众新增就近就地就业岗位1万个,招商引资由“筑巢引凤”向“先引凤后筑巢”转变,推动“通道经济”向“口岸经济”“园区经济”转变;发挥生态资源优势打造健康旅游产品,“康养+旅游”“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成功承办2022中国山地自行车联赛首战赛,2023年中国公路自行车职业联赛总决赛和中国山地自行车联赛总决赛,“康养西畴”“体育西畴”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2023年共接待游客19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亿元。
惠民生聚人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遇困即扶、应扶尽扶”快速响应机制,量身定制“三保障”帮扶措施,稳定消除风险户1141户3923人,收入连续两年下降及低于8500元农户“动态清零”,确保脱贫群众不返贫、共同富裕路上不掉队。按照“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全面推进”的思路,实施四轮民族团结进步“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建设工程,打造了2个示范乡镇、53个示范村(社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和示范村(社区)基本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制定实施基本公共服务提升三年行动,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全力抓好就业、收入分配、医疗卫生、“一老一小”保障等工作,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坚持交流融合 “融”出民族团结同心圆。
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和城市民族工作,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相知相亲相惜、交往交流交融,各族群众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
以活动促“交往”。搭建各族青少年交流平台,组织5000余人各族青少年开展姚基金篮球赛、夏令营、五四青年节座谈会等青少年交流活动30余场次。上海市复兴实验中学等7所学校与西畴县中、小学开展结对,开展赠送“鲁迅小像”、线上科技社团探究活动、线上知识讲座等线下线上互动,促进各族青少年彼此勉励、共同进步、凝心铸魂。深化与沿海地区、发达地区合作交流与最高人民检察院、上海虹口区、云南省水利厅、中铝集团等挂钩帮扶单位合作,互派青年干部交流挂职、交流培训500余人。
以示范促“交流”。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全域化创建行动,深入开展“十进十创”,形成以点连线、以线串片、以片扩面的创建工作格局,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由“创建型”向“示范型”转变,创建各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463个。
以旅游促“交融”。探索“旅游+”模式,依托文化产业品牌效应,强化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相互联动,注重发挥民族节庆活动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作用,坚持以节为媒、以文促旅、以旅促交,倡导“全县只过一个节”理念,引导各民族节日互邀节庆共庆,壮族“三月三”、苗族“花山节”、瑶族“盘王节”、彝族花倮“荞菜节”、自行车文化节、女子太阳节等民族民间节庆成为各族群众共庆的欢乐场,共同绘就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美丽画卷。
坚持依法治理 “治”出民族团结新现象。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安全与发展,坚决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守好意识形态阵地,坚持将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效防范化解民族宗教领域风险隐患,保证各族公民平等享有权利、平等履行义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基础。
强化法治宣传。开展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创建“直播+互动”抖音普法新方式,提升公众参与度和执法透明度,抖音直播普法新方式获省委主要领导点赞并被云南省委政法委推广借鉴。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推行千个案例进万村等“五个千万”工程,坚持长期开展“千村普法、百村培训”活动,创新“五个百千”普法方式,把一切能够调动的资源调动起来,对全县干部群众开展全覆盖普法,引导各族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强化以德润心。突出源头预防,建立健全农村留守老人儿童关爱保护机制、残障弱势群体关爱保护机制。紧盯矛盾聚焦点,抓庭前调解,推行群众减诉工作法,推出重点项目“三前”工作法,建立完善基层“以案定补”“以奖代补”工作模式,推广运用“四诊疗法”“调”顺民意、“调”通民怨、“调”好民风、“调”出和谐,做到小事不出村,全县各类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98.8%,全年无恶性命案发生,全县各族群众安全感满意度逐年提升。
突出智治提效。建立县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治理指挥)中心,重点打造全县基层社会治理智慧管理综合体,建强全科网格,将基层党建、民生服务、综治维稳等服务事项实现一张网统管。研发优化“接诉即办”平台并在全州推广使用,累计办结群众各类诉求1520件,办结率、群众满意率均超过98%,全面提升社会治理质效。全面布设社会防控“千里眼”“村村享”大喇叭实现全覆盖,共筑智慧防控内外圈,推动实现一屏观全景、一键管全域,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民族工作新载体,提升民族事务治理的专业化水平。通过持续抓基层、打基础,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西畴县创造连续十余年“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千村保稳定”的“西畴新现象”,并成为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边疆民族地区的生动实践,进一步铸牢民族团结进步社会根基。有效促进了各民族在实现共同富裕、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征程中同舟共济、携手并进的大好局面。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