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畴县“1435”模式加快全域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西畴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决策部署和省、州工作要求,大力弘扬西畴精神,构建了“1435”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治理体系,宜居宜业和美西畴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一个主体”聚合力。始终坚持以群众为主体,探索推行自建委员会,为群众自建家园提供坚实的制度和技术保障,引领全县各族群众自己的家园自己建,充分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有效营造“我想干”“我要干”“我能干”“比着干”的良好氛围。五年行动开展以来,动员群众投工投劳73.29万人次,折资4447.54万元,540个村庄通过组织化自建完成绿美建设。
“四个重点”强推进。“五个抓手”改厕所,通过“抓规范引领、抓分类实施、抓质量管控、抓创新管理、抓问题摸排”五抓的方式,大力推进农村公、户厕基础条件改造提升,累计建成卫生公厕1178座,卫生户厕39078座,卫生户厕普及率达72.27%,超三类县省级行动目标2.27个百分点。“四项措施”治污水。实施“1334”治理模式。即:“统一一个标准进行部署,召开县、乡、村三级会议统一思想,组织党建政策群众三股力量齐发力,落实“因村施策、一村一案”,探索‘村庄纳管处理一批、村庄建设小型一体化设备处理一批、村庄资源化利用集中处理一批、山区资源化利用分散处理一批’的‘四个一批’水治理模式”。实施“厕污共治”举措,将改厕与治污相结合同步实施。实施多重渠道管控成本的举措,降低投入成本。实施生活污水循环利用的举措,将污水集中处理有效使用,真正实现“废水”变“肥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从2022年底的22.86%提升至62.5%,超三类县省级行动目标22.5个百分点。“五定机制”清垃圾。探索推行“定区域、定人员、定时限、定标准、定责任”的“五定”工作机制,持续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在原“5分钱”工程的基础上,实施“1角钱”工程,根据乡(镇)实际收费完成情况,政府以“1:1.2”的比例对各乡(镇)进行补贴。五年行动开展以来,各乡(镇)已收取“5分钱”“1角钱”工程费用1960万元,财政补贴260万元,聘请村庄保洁员2892人,有效收集转运处理各类城乡生活垃圾10.87万吨,乡镇、村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实现100%覆盖。“三个聚焦”美村貌。聚焦“村庄洁净换新貌、绿美产业鼓腰包、乡风文明建家园”,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制定“四旁四不许、八清八提升”村容村貌整治正负面清单,建立四级网格2025个,实施村庄“四旁”植树307亩;着力推动绿美建设,注重乡村绿化与庭院经济、经济果林相结合,筹集社会绿美建设资金1143.26万元,种植澳洲坚果、油茶等经济林树种26.04万株;结合民族文化特色,加强建筑风貌管控和修复,将乡风文明潜移默化间融入村民的心中。
“三大体系”压责任。建立县乡村组织保障体系。实行处级县级联乡、乡级联村、村级联户的工作机制,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运行高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建立“月观摩、季调度、年考评”综合考评体系。以每月现场观摩交流,每季调度工作动态,年度综合考核排名的方式,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加强统筹调度、层层传导压力,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建立三级联动技术保障体系。探索形成县级定标准规范、乡级管培训推广、村级抓指导落实的技术模式,实现技术标准规范、建管指导到位。
“五项机制”促长效。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和网格员带头作用,探索形成“一约一会一卡一章一榜”(村规民约、自建委员会、诚信履约卡、履约印章、红黑榜)套餐式联动自治五项机制,明确管护主体,每月以“红黑榜”制度“回头看”的形式晾晒整治情况,持续向县乡村传导压力,为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奠定基础,不断巩固整治成果,确保环境整治常态化。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