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畴县:以绿为笔 绘制乡村“新画卷”
乡村要发展,环境是底色,底色要擦亮,绿美必先行。近年来,西畴县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扣“生态、宜居、文明、和谐”工作目标,以厚“底子”、美“面子”、强“里子”为重点,大力开展乡村绿化美化三年行动,不断推进绿美乡村建设由“示范带动”向“全域推进”转变,从“一处美”向“一片美”转型。
抓好环境整治,擦亮绿美乡村底色
按照“弄干净、摆整齐”的基本要求,采用“党委政府带动、支部推动、党员促动、党群互动”的乡、村、组三级责任体系,聚力形成“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共治氛围。坚持依靠群众,问计于民、问策于民,让人民群众在绿美建设中建言献策,在乡村建设的舞台上当主角,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全面清理生活垃圾、沟塘河渠、畜禽粪污、乱刮乱涂、乱喷乱画、虚假乱俗广告等“牛皮癣”,消除破旧围栏围挡和遮阳网、危陋瓜棚菜架等私搭乱建,拆除破旧危房、危损土墙石坎等残垣断壁,规范公共场所和群众庭院生产生活物件摆放等,教育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杜绝脏乱差情况发生,长效常态保持村庄内外环境卫生干净整齐,擦亮绿美乡村建设底色。三年来,全县累计召开绿美乡村建设各项宣传培训会议13700余场次,发动党员、群众、志愿者投工投劳参与建设98.25万余人次,累计清理垃圾62941吨、累计拆除残垣断壁710处、累计清理私搭乱建、拆违、拆旧673处、累计清理村内水塘863口、累计清理村内沟渠1714.2公里、累计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9473.5吨,累计开展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小景观建设12933个,建设美丽庭院3956个。
抓好绿美建设,扮靓绿美乡村颜值
按照“原生态、低成本、有特色、好维护”的原则思路,始终注重绿美建设同当地自然生态、人文民俗、地方特色和经济文化相结合,坚持在不加重群众和财政负担的基础上,组织引导基层干部群众利用当地花草树种、石料木材、旧砖瓦等老旧物件等材料,因地制宜、因村而异、因户施策开展村庄绿化美化建设,做到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目前已建成一批各具乡土气息特色的绿美村庄,如:党建引领后卡村、壮族太阳民俗汤谷村、拆围建绿水美乡村达孟海子、库美乡村大地、毛主席批示东升公社、巾帼引领五治融合老克田等。同时,2022年兴街镇荣获省级绿美乡镇,老克田村荣获省级绿美村庄,金竹箐等220个村庄荣获州级绿美村庄,岩头等878个村庄荣获县级“洁净村庄”称号;2023年鸡街乡荣获省级绿美乡镇,达嘎村荣获省级绿美村庄,岔河村等200个村庄荣获州级绿美村庄。
抓好产业培育,夯实绿美乡村根基
按照“环境美、生活美、人文美、产业美、治理美”的目标要求,绿就是美,美就是富,建设绿美乡村不仅要有绿水青山的“颜值”,更要有金山银山的“价值”,始终将产业发展作为绿美乡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制定出台了乌骨鸡、甘蔗、“一村一品”、家庭农场等一系列财政奖励扶持政策,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和群众增加收入,增强村集体、群众投入绿美乡村建设的支撑能力。坚持绿美建设到哪里,产业就发展到哪里,建设沿路旁、村旁、河旁、屋旁融绿化、美化、生态化和经济价值为一体的农林产业示范带,发展以油茶、茶叶、八角、澳洲坚果等为主的路衍经济;依托八角提质增效项目做强林下经济;因地制宜结合自然禀赋引导群众种植金线莲发展庭院经济。当前已建成老克田村的砂仁、江龙村的柑橘、汤谷村和香坪山村的八角、马龙舟村的粽粑叶、大坪子村的古树茶、大寨村的蔬菜等一批产业特色村、示范村,把美和绿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催化剂、推动力,拓宽村集体经济收入渠道,形成村集体收益反哺绿美建设的良性循环。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