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畴年终看点丨从“治理”到“智理”的基层治理创新之路
在西畴的乡村大地,沃野田畴绿意盎然,产业基地生机勃勃,村庄民居美丽整洁,幸福的笑容洋溢在村民脸上,一幅美丽、宜居、和谐的乡村新画卷徐徐展开。
近年来,西畴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积极探索改变以前“坐等矛盾上门”的方式,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通过探索“三必到四必访”等工作机制,有效推动矛盾纠纷防范与源头化解,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和群众幸福指数。
“五治”融合 村庄“蝶”变
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实践中,鸡街乡以“鸡街之治”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近年来,鸡街乡深入开展“三必到四必访”解民忧活动,创新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矛盾纠纷得到及时调处。2023年鸡街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
“以前出去人家问是哪个村的,我们答‘蝴蝶村’时,就算别人不说什么,心里也很不是滋味。”蝴蝶村村干部龙坤坪说道,过去的蝴蝶村,村班子凝聚力、战斗力不强,群众法律意识淡薄,村里人居环境脏乱差,村民矛盾突出,村内管理松散。
2018年初,西畴县、乡党委政府紧密结合蝴蝶村实际精细谋划,第一时间对蝴蝶村开展专项整治,找出蝴蝶村的“症结”所在,开出蝴蝶村综合治理“药方”,与村民共同提出治“软”“乱”“穷”“散”“脏”五治工作思路,蝴蝶之变,是落实基层治理一网兜的生动实践。
经济“破局” 美化家园
莲花塘乡成立了10个村集体经济委员会并共同认筹出资成立公司,通过“党支部+公司+村集体”,打造“1+10+N”发展模式,逐一破解了村集体经济力量散、管理弱、渠道窄、收入低等问题。
“过去的莲花塘,面临资源缺乏、资产僵化等困境,主要以甘蔗、八角等传统农业种植为主,各村只剩“老弱病残”,村集体资产沉睡。”西畴县清莲惠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说道。目前,公司累计营业额达625.4万余元,吸纳群众就近务工2000余人次,带动10个村集体增收90.82万余元。
莲花塘乡大法郎村聚焦基层社会治理难点、痛点,主动求变对症下药,通过强化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完善机制等方式,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激发“自谋、自建、自管”内生动力,实现“三变”,做强三个超百万产业,进一步擦亮美丽乡村底色。
“过去的大法郎村,因缺少环保意识,对水塘环境保护重视不够,造成水塘污染严重,成了‘臭塘子’。”村民们说道。为美化家园,打造绿美村庄,在省地矿局大力支持下,因地制宜对水塘进行系统的清淤、修缮排水沟,水塘环境卫生得到巨大提升。
乘上“东风” 和美乡村
兴街镇新兴社区按照“四区一站”标准,打造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立“社区网格结构图”,构建“民需有人问、民事有人管、民困有人帮、民忧有人解、民怨有人纾”的“五有”全维度服务体系。“对政策宣传、家庭矛盾纠纷等,群众说了,我们都是积极解决,有任何事情他们都很相信我。”兴街镇新兴社区网格员王廷忠说。
同时,建立“大岗位”工作机制,实现社区干部“一专多能、一人在岗、事项通办”,解决群众办事难、多趟跑等社区治理痛点堵点问题。“现在社区的卫生好,治安也好,邻里关系和谐,现在我们住着非常的开心,非常的幸福。”兴街镇新兴社区搬迁群众熊贵洁说道。
种种变化,得益于兴街镇不断推进基层党建与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有机融合。
把有人办事、有人管事、为民服务作为基层社会治理最紧要的“头等事”,东升村积极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土地、劳动力、资金等产业要素整合,有效盘活了乡村资源、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
“实现村级集体收入‘泉涌’,关键在农村,但仅靠村级组织还远远不够,必须将创新的载体,把新鲜的血液带入农村。”兴街镇挂职副书记周银坤表示。兴街镇借力打造东升片区3A级旅游景区的“东风”,在推进和谐、美丽东升形成示范标杆中,一体谋划东升富、全域富。
“全科网格” 点“靓”家园
西洒镇全面推行“四个一”基层治理模式,推进党建引领“全科网格”建设,共划分基础网格274个,专属网格104个,全镇13个村实现“一村一警”治理格局,畅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探索了一条破解基层“小马拉大车”的有效途径。
新民社区党总支2023年5月成立,是一个年轻的社区,是西畴县城的出入城口处,又是城乡结合部,自社区成立以来,针对出入城口脏乱差,严重影响县城面貌,社区党总支雷霆手段,以治乱、亮街、整齐为目标,成立“两违”治理工作组,发挥“社区吹哨、部门报道”作用,统筹县住建局、县综合执法局等多个部门力量,动员群众自行拆除临时性建筑66户66处,拆除私搭乱建彩钢瓦和断壁残垣16户(处),调解和化解矛盾纠纷31起(件),出入城口街道统一规划、墙体亮化,实现魅力新民。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